網頁

2009年11月16日

台灣尼龍廠依賴大陸風險與商機並存

台灣尼龍廠佳訊頻傳,除了中國大陸初判稅率報佳音外,兩岸未來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尼龍廠挾零關稅優勢,進入大陸市場將如虎添翼。

但台灣尼龍業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結果,整整半年時間,台灣尼龍廠的心情如洗三溫暖,印證尼龍這市場,成也大陸,敗也大陸,更足以說明大陸市場風險與商機並存。

大陸近兩年尼龍聚合新增產能將逐漸開出,除了福建地區的力恒一套日產能200噸的設備已于8月開出,明年中,溫州的華建預計也有一套100噸的產能新加入市場。新產能效應,引起台灣廠家高度關注。

相較于聚酯產品,由於尼龍的跨入門坎技術難度高、資金龐大,台灣化纖廠力鵬及集盛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轉戰尼龍市場,經過長時間耕耘,以品牌、品質及成本優勢,逐漸與大陸市場競爭區隔。

相較之下,近年來大陸尼龍擴充產能仍集中在下游尼龍抽紗,上游尼龍聚合擴充能量有限,大陸主要尼龍一貫廠廣東新會美達及宏福等開出的產品,無法滿足當地下游需求,轉而對台灣尼龍一貫廠力鵬、集盛進口尼龍切片。

大陸紡織廠在長期依賴進口尼龍粒後,決定積極朝上游聚合廠挑戰,近兩年將是大陸新增產能的高峰期。

大陸對進口尼龍粒反傾銷初判的結果,高關稅的壁壘,讓台灣尼龍廠更進一步拉開和歐美、俄羅斯等外敵的競爭拉距,但台灣尼龍產業長期發展「頭重腳輕」,一貫化產銷供應鏈崩解,上游尼龍粒與下游尼龍絲產能差距過大,讓尼龍粒只能依賴外銷出口,外銷又孤注一擲于大陸市場,廠商若不積極分散市場,雖然過了反傾銷這一關,但還是要擔心下一次大陸出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