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
2009.11.26 02:44 am
受中東供料短缺影響,亞洲乙烯現貨行情逼近今年新高每公噸1,100美元,打亂國內相關各石化廠下個月原料布局,國內聚乙烯生產廠擔心被套牢,相繼退出市場觀望,陷入兩難情勢。
法人表示,包括台聚(1304)、亞聚(1308)等均傳出12月有需求缺口,若再不出手購料,下個月勢必被迫降低旗下生產線開工率,恐影響其下個月營收及獲利表現。
石化廠業者表示,近期亞洲地區各輕裂廠面對原油價格高漲,開始拉抬乙烯現貨行情;因傳出伊朗國家石油的輕裂廠因故停產,且中東SABIC也因下游衍生品生產線復工,暫停把乙烯賣至遠東地區。
此舉讓遠東地區乙烯行情由上個月底的每公噸880至900美元,迄今為止,已喊價至每公噸1,090至1,100美元,每公噸漲300美元,短短一個月漲幅逾三成,並接近年中創下的今年新高。
【2009/11/2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網頁
▼
2009年11月30日
大陸輕判台灣尼龍粒稅率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即時報導】
2009.11.23 01:43 pm
中國大陸提出進口尼龍六切片((尼龍粒)反傾銷告訴,結果對最大進口來源台灣輕判稅率,除了受惠於兩岸關係升溫,讓這個傾銷案意外峰迴路轉,中國大陸對傾銷案「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善意回應,也為明年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營造最佳氛圍。
業者樂觀預期,一旦兩岸簽訂ECFA,不僅免除了原本6.5%的進口關稅優惠,同時等於抵消了4%至4.3%不等的傾銷稅率,未來新廠再蓋廠加入市場,也要一段時間,可以預見,「台灣尼龍業至少仍有三年的好光景」。
近期因苯價刺激CPL現貨價走揚,加上大陸買盤升溫,在傾銷案確立後,對台灣大大加分,尼龍廠銷售轉趨熱絡,第四季尼龍旺季似已點火引爆
【2009/11/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09.11.23 01:43 pm
中國大陸提出進口尼龍六切片((尼龍粒)反傾銷告訴,結果對最大進口來源台灣輕判稅率,除了受惠於兩岸關係升溫,讓這個傾銷案意外峰迴路轉,中國大陸對傾銷案「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善意回應,也為明年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營造最佳氛圍。
業者樂觀預期,一旦兩岸簽訂ECFA,不僅免除了原本6.5%的進口關稅優惠,同時等於抵消了4%至4.3%不等的傾銷稅率,未來新廠再蓋廠加入市場,也要一段時間,可以預見,「台灣尼龍業至少仍有三年的好光景」。
近期因苯價刺激CPL現貨價走揚,加上大陸買盤升溫,在傾銷案確立後,對台灣大大加分,尼龍廠銷售轉趨熱絡,第四季尼龍旺季似已點火引爆
【2009/11/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尼龍廠 過暖冬
【經濟日報╱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 2009.11.25 02:36 am
中國大陸大風雪,帶動羽絨服面料需求,加上原料己內醯胺(CPL)現貨價大漲,推升尼龍粒價格逼近今年8月高價,業者預期在大陸下游庫存偏低回補下,有望改寫新高,一貫尼龍廠力鵬(1447)、台化(1326)、集盛(1455)近期銷售暢旺,第四季獲利不看淡。
今年CPL受惠苯價帶動一路飆升,近期苯價再發動攻勢,每公噸站上900美元之上,激勵CPL現貨價再進逼2,120美元附近,直逼今年8月每公噸2,180美元的高檔,連帶推升尼龍粒價格也站上每公噸2,400美元,引爆另一波尼龍纖維搶料風。
據了解,CPL8月過後自高檔反轉直下,連跌兩個月,一度跌到每公噸1,850美元,相關尼龍廠10月獲利相較第三季失色不少。
下游業者分析,尼龍纖維補料積極,歸因中國大陸大風雪,讓羽絨面料相關產品,包括N/T交織、40丹尼尼龍絲或其他特殊規格賣相佳,且去年原料大跌衝擊,今年各供應鏈的庫存都壓得很低,上游尼龍廠指出,十月長假過後,買盤明顯出籠,下游不得不進場搶補庫存。
受惠於CPL一路飆漲,今年一貫尼龍廠獲利大豐收,力鵬與集盛前三季獲利均已超越歷年全年高峰,以各季獲利表現來看,第二季因CPL價差大,尼龍廠獲利最佳,兩家第二季平均毛利率破十,力鵬達11.14%,集盛也達11.98%,累計今年前三季集盛平均毛利率也有10.42%,力鵬為9.26% 。
業者強調,隨11月大陸市況銷售升溫,一貫尼龍廠力鵬和集盛的獲利可望回到第三季單月獲利水準,第四季獲利不看淡。力鵬股價昨天擺脫盤整格局,帶量上攻,收13.7元,上漲0.55元,成交量1萬1,180張;集盛也大漲,收13.35元,上漲0.4元,成交量2萬1,348張。
中國大陸大風雪,帶動羽絨服面料需求,加上原料己內醯胺(CPL)現貨價大漲,推升尼龍粒價格逼近今年8月高價,業者預期在大陸下游庫存偏低回補下,有望改寫新高,一貫尼龍廠力鵬(1447)、台化(1326)、集盛(1455)近期銷售暢旺,第四季獲利不看淡。
今年CPL受惠苯價帶動一路飆升,近期苯價再發動攻勢,每公噸站上900美元之上,激勵CPL現貨價再進逼2,120美元附近,直逼今年8月每公噸2,180美元的高檔,連帶推升尼龍粒價格也站上每公噸2,400美元,引爆另一波尼龍纖維搶料風。
據了解,CPL8月過後自高檔反轉直下,連跌兩個月,一度跌到每公噸1,850美元,相關尼龍廠10月獲利相較第三季失色不少。
下游業者分析,尼龍纖維補料積極,歸因中國大陸大風雪,讓羽絨面料相關產品,包括N/T交織、40丹尼尼龍絲或其他特殊規格賣相佳,且去年原料大跌衝擊,今年各供應鏈的庫存都壓得很低,上游尼龍廠指出,十月長假過後,買盤明顯出籠,下游不得不進場搶補庫存。
受惠於CPL一路飆漲,今年一貫尼龍廠獲利大豐收,力鵬與集盛前三季獲利均已超越歷年全年高峰,以各季獲利表現來看,第二季因CPL價差大,尼龍廠獲利最佳,兩家第二季平均毛利率破十,力鵬達11.14%,集盛也達11.98%,累計今年前三季集盛平均毛利率也有10.42%,力鵬為9.26% 。
業者強調,隨11月大陸市況銷售升溫,一貫尼龍廠力鵬和集盛的獲利可望回到第三季單月獲利水準,第四季獲利不看淡。力鵬股價昨天擺脫盤整格局,帶量上攻,收13.7元,上漲0.55元,成交量1萬1,180張;集盛也大漲,收13.35元,上漲0.4元,成交量2萬1,348張。
2009年11月22日
One word: bioplastics
At a new plant in Iowa, MIT-rooted technology will use bacteria to turn corn into biodegradable plastics.
Anne Trafton, MIT News Office
November 17, 2009
Every year, more than 540 billion pounds of plastic are produced worldwide. Much of it ends up in the world’s oceans, a fact that troubles MIT biology professor Anthony Sinskey.
“Plastic does not degrade in the ocean. It just gets ground up into tiny particles,” he says. In the Pacific Ocean, a vast swath twice the size of Texas teems with tiny bits of oil-based plastic that can poison ocean life.
Sinskey can’t do much about the plastic that’s already polluting the Earth’s oceans, but he is trying to help keep the problem from getting worse. Next month, a company he founded with his former postdoc, Oliver Peoples, will open a new factory that uses MIT-patented technology to build plastic from corn. The plant aims to produce annually 110 million pounds of the new bioplastic, which biodegrades in soil or the ocean.
That’s a fraction of one perc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verall plastic production, which totaled 101.5 billion pounds in 2008. Though it will take bioplastics a long time before they can start making a dent in that figure, the industry has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 says Melissa Hockstad, vice president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gulatory affairs for SPI: The Plastics Industry Trade Association.
“Bioplastics are making inroads into new markets and are an important area to watch for the future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says Hockstad, who noted that the current global market for biodegradable polymers is estimated at about 570 million pounds per year but is exp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by 2012.
‘Timing is everything’
For Sinskey and Peoples, the road started 25 years ago. Peoples, who had just earned his PhD in molecular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berdeen, arrived in Sinskey’s lab in 1984 and set out to sequence a bacterial gene. Today, high-speed sequencing machines could do the job in about a week. Back then, it took three years.
That gene, from the bacterium R. eutropha, turned out to code for an enzyme that allows bacteria to produce polyhydroxyalkanoate (PHA) — a naturally occurring form of polyester — starting with only sunlight, water, and a carbon source. (Bacteria normally manufacture PHA as a way to store carbon and energy.)
Sinskey and Peoples realized that if they could ramp up the bacteria’s plastic producing abilities, they could harness the organisms for industrial use. In 1994, they started a company called Metabolix and took out exclusive patents from MIT on the gene work they had done on PHA-synthesizing bacteria.
Thus began a 15-year effort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into a robust, large-scale process, and to win support for such an approach.
On the scientific side, Peoples and the scientists at Metabolix developed a method to incorporate several genes from different bacteria into a strain of E. coli. Using this process, now called metabolic engineering, they eventually created a strain that produces PHA at levels several-fold higher than naturally occurring bacteria.
However, they had some difficulty generating support (and funding) for the idea. In the early 1990s, the public was not very receptive to the idea of alternative plastics. “Oil was $20 a barrel, and people didn’t believe in global warming,” Peoples recalls.
“Timing is everything,” says Sinskey. “There has to be a market for these materials” for them to be successful.
‘Growing interest’
Th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consumers are now ready for bioplastics. Such plastics have be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about a decade, mostly in the form of plastic cups, bottles and food packaging. Most of those products are made from a type of plastic called polylactic acid (PLA), which is also produced from corn. PLA is similar to PHA, but PHA has higher heat resistance, according to Peoples.
Possible uses for the Metabolix bioplastics include packaging, agricultural film, compost bags, business equipment and consumer products such as personal care products, gift cards and pens. Products like these, along with existing bioplastic products, tap into a “growing interest in materials that can be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disposed of through practices such as composting,” says Hockstad.
The new Metabolix plant, located in Clinton, Iowa, is a joint venture with Archer Daniels Midland. Metabolix is also working to engineer crops — including switchgrass — that will grow the plastic directly within the plant.
Turning to those agricultural starting materials could help reduce the amount of petroleum needed to manufacture traditional plastics, which currently requires about 2 million barrels of oil per day (10 percent of total U.S. daily oil consumption). “It’s important to develop alternative ways to make these chemicals,” says Peoples.
Global Demand for Bioplastics to Reach 900,000 Metric Tons by 2013
In the next few years, Braskem and Dow Chemical each plan to open plants in Brazil that will produce polyethylene from sugar cane-based ethanol, while Solvay is expected to open a bio-based polyvinyl chloride facility.
By . IW Staff
Nov. 13, 2009
Bioplastics, plastic resins that are biodegradable or derived from plant-based sources, will rise more than fourfold to 900,000 metric tons in 2013, valued at $2.6 billion,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from The Freedonia Group. The growth will be fuel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consumer demand for more 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bio-based feedstocks for commodity plastic resins, and increasing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nondegradable plastic products, particularly plastic bags.
Most important, however, will be the expected continuation of high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prices, which will allow bioplastics to become more cost-competitive with petroleum-based resins.
Non-biodegradable plant-based plastics will be the primary driver of bioplastics demand, posting extraordinary growth from a small 2008 base. In the next few years, Braskem and Dow Chemical each plan to open plants in Brazil that will produce polyethylene from sugar cane-based ethanol, while Solvay is expected to open a bio-based polyvinyl chloride facility.
Biodegradable plastics, such as starch-based resins, polylactic acid (PLA) and degradable polyesters, accounted for the vast majority (nearly 90%) of bioplastics demand in 2008. Double-digit gain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going forward, fueled in part by the emergence on the commercial market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PLA will also see strong advances in demand as new production capacity comes online.
Western Europe was the largest regional market for bioplastics in 2008, accounting for about 40% of world demand. Bioplastics sales in the region benefit from strong consumer demand for biodegradable and plant-based products, a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at favors bioplastics over petroleum resins, and an extensive infrastructure for composting.
Going forward, however, demand will grow more rapid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will surpass the West European market by 2013. Gains will be stimulated by strong demand in Japan, which has focused intently on the replacement of petroleum-based plastics. Other regions, such as Latin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will see stellar gains in bioplastics demand from a very small 2008 base.
By . IW Staff
Nov. 13, 2009
Bioplastics, plastic resins that are biodegradable or derived from plant-based sources, will rise more than fourfold to 900,000 metric tons in 2013, valued at $2.6 billion, according to a new report from The Freedonia Group. The growth will be fueled by a number of factors, including consumer demand for more 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 products, the development of bio-based feedstocks for commodity plastic resins, and increasing restrictions on the use of nondegradable plastic products, particularly plastic bags.
Most important, however, will be the expected continuation of high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prices, which will allow bioplastics to become more cost-competitive with petroleum-based resins.
Non-biodegradable plant-based plastics will be the primary driver of bioplastics demand, posting extraordinary growth from a small 2008 base. In the next few years, Braskem and Dow Chemical each plan to open plants in Brazil that will produce polyethylene from sugar cane-based ethanol, while Solvay is expected to open a bio-based polyvinyl chloride facility.
Biodegradable plastics, such as starch-based resins, polylactic acid (PLA) and degradable polyesters, accounted for the vast majority (nearly 90%) of bioplastics demand in 2008. Double-digit gains are expected to continue going forward, fueled in part by the emergence on the commercial market of polyhydroxy-alkanoates (PHAs). PLA will also see strong advances in demand as new production capacity comes online.
Western Europe was the largest regional market for bioplastics in 2008, accounting for about 40% of world demand. Bioplastics sales in the region benefit from strong consumer demand for biodegradable and plant-based products, a regulatory environment that favors bioplastics over petroleum resins, and an extensive infrastructure for composting.
Going forward, however, demand will grow more rapid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which will surpass the West European market by 2013. Gains will be stimulated by strong demand in Japan, which has focused intently on the replacement of petroleum-based plastics. Other regions, such as Latin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will see stellar gains in bioplastics demand from a very small 2008 base.
ITIS:台灣第3季高分子產業 季增1.8% 年衰退18.6%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工研院IEK ITIS計畫 劉致中產業分析師)
2009 / 11 / 20 星期五 12:33
一、2009年第三季產業概況
(一)整體高分子產業概況
2009 年第三季我國高分子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18.6%,而較今年第二季回升1.8%,主要由於各國經濟復甦緩慢、景氣信號未明顯好轉與中國大陸刺激內需政策影響力道減弱的影響,致使第三季復甦程度較第二季為弱。2009年第四季由於原料價格受「原油價格上揚」與「中東新建產能延後產出」兩因素影響下而持續維持高檔,塑膠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合成橡膠製造業復甦緩慢,估計雖較去年同期成長10.8%左右,但相較於今年第三季則將下滑7.6%,回升幅度將開始縮小。第四季產值之預測比去年同期成長,主要原因是2008年第四季受國際金融風暴發生而產生大幅度的衰退。預期2009全年高分子產業之產值相較於 2008年,仍將衰退20%左右。
(二)細項產業概況
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
2009年第三季我國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之產值分別為新台幣1230.7、83.1與273.9億元,較2009年第二季上升了5.07%、 2.06%與12.5%,與2008年第三季同期相比則下滑了19.5%、38.6%與8.6%。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之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則受惠於各國提出之產業振興方案刺激,產值出現約兩成左右的彈升,第三季反彈的幅度逐漸縮小。唯合成橡膠製造業連兩季產值較前一年下降幅度達到3成,顯示我國合成橡膠製造產業仍於低檔排徊。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09年第三季我國塑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 560.7億元,較第二季下滑了5.3%,而較2008年第二季下跌16.6%。塑膠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產值受惠於中國大陸家電下鄉政策,出現30%的強烈反彈,由第三季產值較第二季下滑5.3%的情況看來,此政策產生的影響效益已逐漸遞減中,整體產業逐漸回歸全球經濟之市場面。
橡膠製品製造業:
2009 年第三季我國橡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179.7億元,較第二季下滑了4.7%,而較2008年第三季衰退19%。橡膠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產值出現30%強勁反彈,第三季則出現了4.7%的下滑,顯示產業逐漸回歸市場基本面,各國政策利多之影響效益已逐漸淡出。
(三)廠商動態
1.華夏聚合台灣PVC廠開工動土
華夏海灣塑膠公司100%子公司華夏聚合的PVC新廠於8月中於林園石化區進行動土典禮,該新廠投資23億元,規劃年產能17萬噸,預計2011年第一季開車投產,未來產製之PVC將由高雄港運銷海外市場。
2.台橡積極投資俄羅斯與印度
台橡公開與俄羅斯SIBUR集團合作計畫,將發展熱可塑性橡膠(SBC) ,台橡將提供相關技術。台橡現評估與印度輕油裂解公司合作於當地設廠,生產SBR、BR 等橡膠。
3.近期廠商關廠消息
SABIC關閉蘇格蘭ABS工廠:SABIC為維持市場競爭能力與良好資金調度能力,7月31日起關閉蘇格蘭年產6萬噸的ABS裝置。
Bayer關閉計畫關閉美國PC廠:Bayer材料科學公司計畫永久性關閉美國New Martinsville的PC裝置。
Dow Chemical計畫關閉英國EO與EG生產線:美國陶氏化學計劃關閉位於英國威爾頓地區的環氧乙烷(EO)與乙二醇(EG)生產線。
4.三菱化學建立新加坡公司統合亞洲PTA業務
為統整PTA業務規劃和PTA原料供應穩定性,三菱化學宣布在新加坡設立MCCPTA亞太公司,負責統籌印度Haldia、中國大陸寧波、印尼Merak與韓國麗水之PTA業務
5.陶氏持續進行資產重組
陶氏化學公司將美國德州的丙烯酸、丙烯酸酯工廠與北美地區的乳膠業務售予阿科瑪公司,以完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其在收購Rohm Hass時要求的相關業務分割承諾;並將於Q3出售OPTIMAL集團的全部股份給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並將在未來出售「Styron Corp」部門,此部門包括PS、ABS、SAN、PC、BR與乙烯單體生產與業務
6.中國大陸PP新產能陸續投產
今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福建煉化公司、獨山子石化、天津石化和盤錦乙烯公司之PP新增產能將陸續投產,新增年產能估計達80萬噸
7.吉林石化ABS新廠開工動土
吉林石化年煉能1000萬噸煉油廠擴建項目與年產能40萬噸ABS新建工廠於7月17日開工動土,煉匱t將於2010年10月完工,石化廠則將於2011年11月投產,屆時吉林石化ABS與苯乙烯年產能將達到58萬噸與46萬噸
8.中石化躍居全球SBS龍頭
中石化下之巴陵石化公司SBS年產能由15萬公噸擴增至20萬公噸,加上原有旗下之燕山石化、茂名石化之10萬噸與9萬噸產能,中石化產能達41萬噸,已超越美國Kraton公司的40.5萬噸規模,成為全球SBS生產龍頭。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國光石化」能否順利推動,牽動台灣石化業界投資意向
石化公會積極協調福建泉港台商石化園區投資合作細節:
‧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8月10號表示,泛中油體系業者對投資福建泉港石化園區的意願十分強烈,目前正協調國內七家石化業者並積極籌備,將合組新公司以便與中國大陸正式簽約。
國光石化計畫明年3月動工:
‧8 月19日國光石化於彰化大城舉行首次環評說明會。國光石化表示將分兩期開發,第一期興建日煉原油30萬桶的煉油廠、年產能120萬噸的乙烯廠、年產150 萬噸的芳香烴廠與23座石化中下游工廠,投資額4005億元。‧預定99年2月取得園區用地,3月動土興建,104年6月正式營運。
2.環署:明年3月 實施PLA回收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保署及所屬機關98年度被凍結預算時,環保署長沈世宏答詢時指出,環署將於民國99年3月實施聚乳酸(PLA)回收制度,減少廢棄物污染。
3.國際石化大廠與預測機構一致認為石化產業走入產業景氣調整期
SRI 估算2008年至2010年全球聚烯烴需求預期將下降1900萬噸,其中2009年將下降590萬噸,2010年將下降650萬噸。ICIS預測2012 年中東地區乙烯年產能將增加至3300萬噸巨量,部分地區採取之貿易保護主義將延長全球經濟衰退期。美國陶氏公司表示中國大陸之GDP約佔全球2%,雖然其石化市場需求出現回溫,但仍無法刺激全球石化景氣明顯增長。
4.全球化工利潤預計下跌
美國Moody‘s發佈展望報告指出,今年Q2、Q3需求雖呈現回昇趨勢,但經濟危機尚未走離最低谷,預期2009年化工總體利潤將下跌約2成。
三、未來展望:
2009 年Q4進入塑化業傳統旺季,歐美等消費性市場的復甦程度將影響塑化業的回復狀態,Q4整體情況應較Q3成長。中國及中東石化原料投產進度延後,這些新產能同步延後的結果將造成明年供需失衡,一旦過給過剩,將掀起石化原料價格競爭。Q4進入國際原油消費的高峰,原油價格的上漲幅度將影響塑化業的復甦力道與程度。2009年第一季的衰退幅度最大,第二、三季均較第一季成長,第四季預期仍將持續回復,但全年相較於2008年將有1~2成的衰退,程度視第四季的回復力道多寡而定。
2009 / 11 / 20 星期五 12:33
一、2009年第三季產業概況
(一)整體高分子產業概況
2009 年第三季我國高分子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18.6%,而較今年第二季回升1.8%,主要由於各國經濟復甦緩慢、景氣信號未明顯好轉與中國大陸刺激內需政策影響力道減弱的影響,致使第三季復甦程度較第二季為弱。2009年第四季由於原料價格受「原油價格上揚」與「中東新建產能延後產出」兩因素影響下而持續維持高檔,塑膠製品製造業、橡膠製品製造業與合成橡膠製造業復甦緩慢,估計雖較去年同期成長10.8%左右,但相較於今年第三季則將下滑7.6%,回升幅度將開始縮小。第四季產值之預測比去年同期成長,主要原因是2008年第四季受國際金融風暴發生而產生大幅度的衰退。預期2009全年高分子產業之產值相較於 2008年,仍將衰退20%左右。
(二)細項產業概況
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
2009年第三季我國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之產值分別為新台幣1230.7、83.1與273.9億元,較2009年第二季上升了5.07%、 2.06%與12.5%,與2008年第三季同期相比則下滑了19.5%、38.6%與8.6%。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之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則受惠於各國提出之產業振興方案刺激,產值出現約兩成左右的彈升,第三季反彈的幅度逐漸縮小。唯合成橡膠製造業連兩季產值較前一年下降幅度達到3成,顯示我國合成橡膠製造產業仍於低檔排徊。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09年第三季我國塑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 560.7億元,較第二季下滑了5.3%,而較2008年第二季下跌16.6%。塑膠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產值受惠於中國大陸家電下鄉政策,出現30%的強烈反彈,由第三季產值較第二季下滑5.3%的情況看來,此政策產生的影響效益已逐漸遞減中,整體產業逐漸回歸全球經濟之市場面。
橡膠製品製造業:
2009 年第三季我國橡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179.7億元,較第二季下滑了4.7%,而較2008年第三季衰退19%。橡膠製品製造業的產值於第一季落底,第二季產值出現30%強勁反彈,第三季則出現了4.7%的下滑,顯示產業逐漸回歸市場基本面,各國政策利多之影響效益已逐漸淡出。
(三)廠商動態
1.華夏聚合台灣PVC廠開工動土
華夏海灣塑膠公司100%子公司華夏聚合的PVC新廠於8月中於林園石化區進行動土典禮,該新廠投資23億元,規劃年產能17萬噸,預計2011年第一季開車投產,未來產製之PVC將由高雄港運銷海外市場。
2.台橡積極投資俄羅斯與印度
台橡公開與俄羅斯SIBUR集團合作計畫,將發展熱可塑性橡膠(SBC) ,台橡將提供相關技術。台橡現評估與印度輕油裂解公司合作於當地設廠,生產SBR、BR 等橡膠。
3.近期廠商關廠消息
SABIC關閉蘇格蘭ABS工廠:SABIC為維持市場競爭能力與良好資金調度能力,7月31日起關閉蘇格蘭年產6萬噸的ABS裝置。
Bayer關閉計畫關閉美國PC廠:Bayer材料科學公司計畫永久性關閉美國New Martinsville的PC裝置。
Dow Chemical計畫關閉英國EO與EG生產線:美國陶氏化學計劃關閉位於英國威爾頓地區的環氧乙烷(EO)與乙二醇(EG)生產線。
4.三菱化學建立新加坡公司統合亞洲PTA業務
為統整PTA業務規劃和PTA原料供應穩定性,三菱化學宣布在新加坡設立MCCPTA亞太公司,負責統籌印度Haldia、中國大陸寧波、印尼Merak與韓國麗水之PTA業務
5.陶氏持續進行資產重組
陶氏化學公司將美國德州的丙烯酸、丙烯酸酯工廠與北美地區的乳膠業務售予阿科瑪公司,以完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其在收購Rohm Hass時要求的相關業務分割承諾;並將於Q3出售OPTIMAL集團的全部股份給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並將在未來出售「Styron Corp」部門,此部門包括PS、ABS、SAN、PC、BR與乙烯單體生產與業務
6.中國大陸PP新產能陸續投產
今年下半年中國大陸福建煉化公司、獨山子石化、天津石化和盤錦乙烯公司之PP新增產能將陸續投產,新增年產能估計達80萬噸
7.吉林石化ABS新廠開工動土
吉林石化年煉能1000萬噸煉油廠擴建項目與年產能40萬噸ABS新建工廠於7月17日開工動土,煉匱t將於2010年10月完工,石化廠則將於2011年11月投產,屆時吉林石化ABS與苯乙烯年產能將達到58萬噸與46萬噸
8.中石化躍居全球SBS龍頭
中石化下之巴陵石化公司SBS年產能由15萬公噸擴增至20萬公噸,加上原有旗下之燕山石化、茂名石化之10萬噸與9萬噸產能,中石化產能達41萬噸,已超越美國Kraton公司的40.5萬噸規模,成為全球SBS生產龍頭。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國光石化」能否順利推動,牽動台灣石化業界投資意向
石化公會積極協調福建泉港台商石化園區投資合作細節:
‧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8月10號表示,泛中油體系業者對投資福建泉港石化園區的意願十分強烈,目前正協調國內七家石化業者並積極籌備,將合組新公司以便與中國大陸正式簽約。
國光石化計畫明年3月動工:
‧8 月19日國光石化於彰化大城舉行首次環評說明會。國光石化表示將分兩期開發,第一期興建日煉原油30萬桶的煉油廠、年產能120萬噸的乙烯廠、年產150 萬噸的芳香烴廠與23座石化中下游工廠,投資額4005億元。‧預定99年2月取得園區用地,3月動土興建,104年6月正式營運。
2.環署:明年3月 實施PLA回收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保署及所屬機關98年度被凍結預算時,環保署長沈世宏答詢時指出,環署將於民國99年3月實施聚乳酸(PLA)回收制度,減少廢棄物污染。
3.國際石化大廠與預測機構一致認為石化產業走入產業景氣調整期
SRI 估算2008年至2010年全球聚烯烴需求預期將下降1900萬噸,其中2009年將下降590萬噸,2010年將下降650萬噸。ICIS預測2012 年中東地區乙烯年產能將增加至3300萬噸巨量,部分地區採取之貿易保護主義將延長全球經濟衰退期。美國陶氏公司表示中國大陸之GDP約佔全球2%,雖然其石化市場需求出現回溫,但仍無法刺激全球石化景氣明顯增長。
4.全球化工利潤預計下跌
美國Moody‘s發佈展望報告指出,今年Q2、Q3需求雖呈現回昇趨勢,但經濟危機尚未走離最低谷,預期2009年化工總體利潤將下跌約2成。
三、未來展望:
2009 年Q4進入塑化業傳統旺季,歐美等消費性市場的復甦程度將影響塑化業的回復狀態,Q4整體情況應較Q3成長。中國及中東石化原料投產進度延後,這些新產能同步延後的結果將造成明年供需失衡,一旦過給過剩,將掀起石化原料價格競爭。Q4進入國際原油消費的高峰,原油價格的上漲幅度將影響塑化業的復甦力道與程度。2009年第一季的衰退幅度最大,第二、三季均較第一季成長,第四季預期仍將持續回復,但全年相較於2008年將有1~2成的衰退,程度視第四季的回復力道多寡而定。
EG走揚 南亞東聯中纖利多
跨國乙二醇(EG)大廠宣布調漲亞洲區12月合約價每公噸80美元,法人指出,南亞(1303)因產能最多,且具垂直整合優勢,受惠最大;東聯(1710)和中纖(1718)也會連帶受惠。
不過,法人仍提醒,荷蘭Shell位於新加坡年產75萬公噸的EG新廠昨(19)日投產,是否會為台灣EG廠帶來衝擊,值得密切注意。
法人強調,南亞EG廠位於麥寮六輕,年產能高達132萬公噸,產能具經濟規模且垂直整合最完整,不畏競爭、獲利穩定;尤其是調漲外銷報價時,大產能的助威下,獲利相當驚人;東聯、中纖是單一EG廠,影響較大。
石化業表示,因印度、大陸等新興市場EG強勁需求,英國石油(BP)、Shell、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等跨國EG廠在10、11月連續調降合約價後,12月調高EG合約價至每公噸840美元,比起11月的760美元漲幅高達10.5%。
法人表示,南亞EG廠挾著麥寮六輕垂直整合優勢,生產成本比單一EG廠低30%以上。估12月銷售毛利將達6.53億元,約可貢獻稅前盈餘每股0.08元;第四季EG約可貢獻南亞每股稅後純益0.25至0.3元。
台灣第二大EG生產廠是東聯。法人估計,東聯12月銷售毛利為9,600萬元,可貢獻每股稅後益0.12元,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1.8元;中纖是否會轉虧為盈,則要視其轉投資的表現。
東聯等EG生產廠商表示,中東新產能拉比格(Petro Rabigh)及SABIC旗下的延布(Yansab)石化的EG廠於8、9月陸續投產,加計新加坡Shell新廠投產,下半年投入的新產能已超過200 萬公噸。
不過,法人仍提醒,荷蘭Shell位於新加坡年產75萬公噸的EG新廠昨(19)日投產,是否會為台灣EG廠帶來衝擊,值得密切注意。
法人強調,南亞EG廠位於麥寮六輕,年產能高達132萬公噸,產能具經濟規模且垂直整合最完整,不畏競爭、獲利穩定;尤其是調漲外銷報價時,大產能的助威下,獲利相當驚人;東聯、中纖是單一EG廠,影響較大。
石化業表示,因印度、大陸等新興市場EG強勁需求,英國石油(BP)、Shell、沙烏地阿拉伯基礎工業(SABIC)等跨國EG廠在10、11月連續調降合約價後,12月調高EG合約價至每公噸840美元,比起11月的760美元漲幅高達10.5%。
法人表示,南亞EG廠挾著麥寮六輕垂直整合優勢,生產成本比單一EG廠低30%以上。估12月銷售毛利將達6.53億元,約可貢獻稅前盈餘每股0.08元;第四季EG約可貢獻南亞每股稅後純益0.25至0.3元。
台灣第二大EG生產廠是東聯。法人估計,東聯12月銷售毛利為9,600萬元,可貢獻每股稅後益0.12元,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1.8元;中纖是否會轉虧為盈,則要視其轉投資的表現。
東聯等EG生產廠商表示,中東新產能拉比格(Petro Rabigh)及SABIC旗下的延布(Yansab)石化的EG廠於8、9月陸續投產,加計新加坡Shell新廠投產,下半年投入的新產能已超過200 萬公噸。
2009年11月16日
苯胺市場運行堅挺
2009-11-17 09:11 來源:化工網 進入論壇 點此收藏
苯胺市場受上游的有力支撐,價格相繼走高,並且當前下游市場需求積極性不減,為當前苯胺市場的穩步上升提供了保障。周初華東、華北地區在上游純苯走高的帶動下再度走高200元/噸,主流價升至9400-9500元/噸左右,成交也隨之上升,市場商談大都在9350-9400元/噸間浮動。
隨後,上游純苯市場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拉漲,致使純苯價格持續攀升,苯胺市場緊隨其步伐,價格穩步上漲。另外,下游市場的需求較前而言並未有明顯的回落,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流通貨源稀少等利好原因的支撐,苯胺市場運行堅挺。
在上游純苯市場再度走高的帶動下,苯胺市場繼續上調,華東市場主流報價升至9700元/噸,雖華北、東北石油純苯價格暫時未有變動,但上調已成定局,因此,兩地苯胺價格緊跟華東市場的上漲而上漲,現市場主流價格也上調至9500-9600元/噸。
整體而言,國內苯胺市場在上游走高的帶動下,多保持穩中上升的態勢運行,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現貨少,屢屢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受此支撐,苯胺市場得以長期處於高位。
後市分析
目前上游純苯市場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拉漲,致使純苯價格持續攀升,苯胺市場緊隨其步伐,價格穩步上漲。另外,下游市場的需求較前而言並未有明顯的回落,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流通貨源稀少等利好原因的支撐,苯胺市場運行堅挺。
苯胺市場受上游的有力支撐,價格相繼走高,並且當前下游市場需求積極性不減,為當前苯胺市場的穩步上升提供了保障。周初華東、華北地區在上游純苯走高的帶動下再度走高200元/噸,主流價升至9400-9500元/噸左右,成交也隨之上升,市場商談大都在9350-9400元/噸間浮動。
隨後,上游純苯市場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拉漲,致使純苯價格持續攀升,苯胺市場緊隨其步伐,價格穩步上漲。另外,下游市場的需求較前而言並未有明顯的回落,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流通貨源稀少等利好原因的支撐,苯胺市場運行堅挺。
在上游純苯市場再度走高的帶動下,苯胺市場繼續上調,華東市場主流報價升至9700元/噸,雖華北、東北石油純苯價格暫時未有變動,但上調已成定局,因此,兩地苯胺價格緊跟華東市場的上漲而上漲,現市場主流價格也上調至9500-9600元/噸。
整體而言,國內苯胺市場在上游走高的帶動下,多保持穩中上升的態勢運行,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現貨少,屢屢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受此支撐,苯胺市場得以長期處於高位。
後市分析
目前上游純苯市場中石化、中石油分別拉漲,致使純苯價格持續攀升,苯胺市場緊隨其步伐,價格穩步上漲。另外,下游市場的需求較前而言並未有明顯的回落,加上廠家無庫存,市場流通貨源稀少等利好原因的支撐,苯胺市場運行堅挺。
BDO產能過剩隱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09 / 11 / 11 星期三 12:21
今年以來,南京藍星、陝西陝化等公司新建BDO項目陸續投產。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新建項目陸續投產,BDO產能將過剩;而受進口產品影響,BDO價格處於低位。雙重因素影響下,預計BDO行業中短期內應比較低迷。
進口依賴程度下降
BDO可用於生產漿料、PTMEG、PBT等,這些產品在化工、醫藥、紡織、機械等方面有著廣泛用途。過去幾年,國內對於BDO的需求量穩定增長,由於國內供給不足,需要從中東、歐洲等地進口。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2008年國內BDO表觀消費量約為20萬噸,進口量大概占表觀消費量的一半,隨著國內供給增加,進口將逐步得到抑制。
在此前國內供應短缺刺激下,相關擴產計劃也應運而生。2009年已經投產和將要投產的新項目有南京藍星6萬噸、陝西陝化3萬噸、雲維股份2.5萬噸、山西三維7.5萬噸、四川維尼綸3萬噸等。
聯合證券研究員肖暉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陸續有一些新的BDO項目投產,截至今年年底若新建項目全部達產,產能將達到40多萬噸,而國內的實際需求量約為30多萬噸。明年和後年還將繼續有新的項目投產,行業產能過剩的疑慮已經出現。
不過國內供給過剩問題今年還不會出現。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今年產能確實已超過了需求量,但是考慮到下游需求增長和開工率,供給過剩不會在今年出現。
肖暉表示,今年我國BDO產量最多達到23萬噸左右,比2008年增加2萬噸,進口依賴度達到30%左右,但是2010年和2011年都將各有10多萬噸產能投產,如果這些項目都能夠順利達產,我國將成世界最大的BDO生產基地,產能過剩將比較嚴重。
產品提價難度大
目前來看,BDO價格在低位徘徊,最新的價格為12100元/噸。東北證券研究員邵振華表示,在目前的價位產品毛利率不到10%,提價困難的原因是從國外的進口十分充裕,未來再加上國內產能的擴容,BDO前景不容樂觀,中短期預計會比較低迷。實際上一些生產商已經看到了供給格局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有的廠商可能會推遲原先設定的投產計劃。
今年5、6月份,受商務部初裁原產於沙特、中國台灣的BDO存在傾銷並決定自5月6日起對沙特公司和台灣地區公司徵收9.3%-31.6%不等的保證金影響,BDO價格一度上漲至14500元/噸。不過沒有多久價格便開始回落。邵振華表示,反傾銷對於產品價格的影響只能是一次性的。
邵振華表示,產能擴大的一個結果是未來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產品提價難度較大,行業開工率低,生產商應繼續往下游拓展,增強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
2009 / 11 / 11 星期三 12:21
今年以來,南京藍星、陝西陝化等公司新建BDO項目陸續投產。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新建項目陸續投產,BDO產能將過剩;而受進口產品影響,BDO價格處於低位。雙重因素影響下,預計BDO行業中短期內應比較低迷。
進口依賴程度下降
BDO可用於生產漿料、PTMEG、PBT等,這些產品在化工、醫藥、紡織、機械等方面有著廣泛用途。過去幾年,國內對於BDO的需求量穩定增長,由於國內供給不足,需要從中東、歐洲等地進口。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2008年國內BDO表觀消費量約為20萬噸,進口量大概占表觀消費量的一半,隨著國內供給增加,進口將逐步得到抑制。
在此前國內供應短缺刺激下,相關擴產計劃也應運而生。2009年已經投產和將要投產的新項目有南京藍星6萬噸、陝西陝化3萬噸、雲維股份2.5萬噸、山西三維7.5萬噸、四川維尼綸3萬噸等。
聯合證券研究員肖暉表示,去年四季度和今年陸續有一些新的BDO項目投產,截至今年年底若新建項目全部達產,產能將達到40多萬噸,而國內的實際需求量約為30多萬噸。明年和後年還將繼續有新的項目投產,行業產能過剩的疑慮已經出現。
不過國內供給過剩問題今年還不會出現。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今年產能確實已超過了需求量,但是考慮到下游需求增長和開工率,供給過剩不會在今年出現。
肖暉表示,今年我國BDO產量最多達到23萬噸左右,比2008年增加2萬噸,進口依賴度達到30%左右,但是2010年和2011年都將各有10多萬噸產能投產,如果這些項目都能夠順利達產,我國將成世界最大的BDO生產基地,產能過剩將比較嚴重。
產品提價難度大
目前來看,BDO價格在低位徘徊,最新的價格為12100元/噸。東北證券研究員邵振華表示,在目前的價位產品毛利率不到10%,提價困難的原因是從國外的進口十分充裕,未來再加上國內產能的擴容,BDO前景不容樂觀,中短期預計會比較低迷。實際上一些生產商已經看到了供給格局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易貿資訊分析師表示,有的廠商可能會推遲原先設定的投產計劃。
今年5、6月份,受商務部初裁原產於沙特、中國台灣的BDO存在傾銷並決定自5月6日起對沙特公司和台灣地區公司徵收9.3%-31.6%不等的保證金影響,BDO價格一度上漲至14500元/噸。不過沒有多久價格便開始回落。邵振華表示,反傾銷對於產品價格的影響只能是一次性的。
邵振華表示,產能擴大的一個結果是未來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產品提價難度較大,行業開工率低,生產商應繼續往下游拓展,增強產品的附加值,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
PVC、PE、PP現貨續揚
2009-11-06 工商時報 【彭暄貽/台北報導】
PLATTS報導,在油價高檔烘托下,石化上游原料乙烯、丙烯現貨報價聯袂走,每公噸各上漲40美元、5美元。影響所及,遠東區五大泛用樹脂現貨報價除ASB、PS因SM走軟,小幅拉回外,PVC、PE及PP均為揚升態勢;其中,LDPE上漲20美元最多,其次為PVC調漲10美元,PP則小漲5美元。
由於氣候溫度下降,大陸家電下鄉牽動的冰箱、冷氣等商品需求隨之趨緩,SM上周現貨報價漲勢暫歇,每公噸1008美元,小跌6.5美元,使得本周ABS、PS分別下滑15美元、5美元。
大陸中國石化與沙比克(SABIC)合資的中沙(天津)石化公司本月正式揭牌,投產後產能包括100萬噸乙烯及下游PE、EG及PP等衍生物產品。目前所有裝置已完成中間交接,近期將全面投產運作,是否牽動短期反彈塑化報價行情,頗受關注。
塑化廠商認為,第四季屬營運淡季,但因大陸長假後回補買盤,以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第四季營收、獲利表現勢必比去年同期明顯提振,加計前三季穩健表現,全年營運審慎樂觀期待。
中國海關數據統計,9月PVC粉進口量7萬2577噸,月減16.78%,已為連續三個月下滑;下滑主因為原油價格上漲,推升國際PVC價格,目前國際PVC現貨價約每噸900美元,中國境內PVC現貨價則約880美元。
不過,以進口地區來看,大陸9月份PVC進口前三大地區為日本、台灣及美國。日本、美國進口量月減21%,僅台灣進口量2萬0308噸,月增20%,為唯一增長,台塑、華夏為聯想受惠標的。
PLATTS報導,在油價高檔烘托下,石化上游原料乙烯、丙烯現貨報價聯袂走,每公噸各上漲40美元、5美元。影響所及,遠東區五大泛用樹脂現貨報價除ASB、PS因SM走軟,小幅拉回外,PVC、PE及PP均為揚升態勢;其中,LDPE上漲20美元最多,其次為PVC調漲10美元,PP則小漲5美元。
由於氣候溫度下降,大陸家電下鄉牽動的冰箱、冷氣等商品需求隨之趨緩,SM上周現貨報價漲勢暫歇,每公噸1008美元,小跌6.5美元,使得本周ABS、PS分別下滑15美元、5美元。
大陸中國石化與沙比克(SABIC)合資的中沙(天津)石化公司本月正式揭牌,投產後產能包括100萬噸乙烯及下游PE、EG及PP等衍生物產品。目前所有裝置已完成中間交接,近期將全面投產運作,是否牽動短期反彈塑化報價行情,頗受關注。
塑化廠商認為,第四季屬營運淡季,但因大陸長假後回補買盤,以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第四季營收、獲利表現勢必比去年同期明顯提振,加計前三季穩健表現,全年營運審慎樂觀期待。
中國海關數據統計,9月PVC粉進口量7萬2577噸,月減16.78%,已為連續三個月下滑;下滑主因為原油價格上漲,推升國際PVC價格,目前國際PVC現貨價約每噸900美元,中國境內PVC現貨價則約880美元。
不過,以進口地區來看,大陸9月份PVC進口前三大地區為日本、台灣及美國。日本、美國進口量月減21%,僅台灣進口量2萬0308噸,月增20%,為唯一增長,台塑、華夏為聯想受惠標的。
中石化百萬噸乙烯廠 明春投產
2009-11-05 工商時報 【康彰榮/綜合報導】
兩大石化業巨頭之一的中石化,3日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正式敲定總投資為18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天津100萬噸乙烯項目,將可在2010年第二季前投產。
中石化和Sabic在雙方合資的中沙石化股份公司各持股50%,預計該項目將帶動下游產業及配套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而藉由這項合作,中石化將每年從Sabic獲得1,000萬噸原油供應。
總部設在沙烏地阿拉伯利亞德的Sabic,是全球第十大石化產品製造商,同時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營利最多的上市公司,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持有7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石化表示,該項目包括每年100萬噸的乙烯裂解及其衍生物8套化工裝置,和界區內公用工程系統。項目建成投產後,每年生產約320萬噸的化工產品,包括100萬噸乙烯和下游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丁二烯、苯酚和丁烯-1等衍生物產品。
目前,該項目所有裝置均已完成中間交接,即將全面投入運行,預計在2010年第二季前投產。
中石化天津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於2005年12月22日獲中國發改委正式核准。2008年6月,中石化與Sabic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協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今年7月,發改委批准天津一體化項目投資主體的變更,Sabic持有該項目50%的股份。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經理許紅星表示,該項目將帶動天津市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項目建成後將拉動天津市工業產值4%以上,並帶動下游產業及配套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
中國大陸乙烯產量近年快速增加,2000年產量僅為470萬噸,至2007年增加至1,048萬噸,是全球乙烯產量成長最快速的地區。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年產量略減至1,026萬噸,今年前三季則為758萬噸。
經濟部ITIS在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乙烯產業的現況與發展」報告指出,以乙烯下游產品用量推估,目前中國乙烯需求量大約為一年2,200萬公噸。就目前中國的乙烯產量而言,距離填滿其國內的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
此外,中國的乙烯市場每年仍以近10%的速度成長,相對於目前中國市場的環境與發展速度,中國乙烯產業產能擴充的速度仍不足以滿足廣大的中國內需市場,預期在2010年中國的乙烯自給率只能達到60%。
兩大石化業巨頭之一的中石化,3日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正式敲定總投資為183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天津100萬噸乙烯項目,將可在2010年第二季前投產。
中石化和Sabic在雙方合資的中沙石化股份公司各持股50%,預計該項目將帶動下游產業及配套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而藉由這項合作,中石化將每年從Sabic獲得1,000萬噸原油供應。
總部設在沙烏地阿拉伯利亞德的Sabic,是全球第十大石化產品製造商,同時也是中東地區最大、營利最多的上市公司,由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持有7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石化表示,該項目包括每年100萬噸的乙烯裂解及其衍生物8套化工裝置,和界區內公用工程系統。項目建成投產後,每年生產約320萬噸的化工產品,包括100萬噸乙烯和下游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丁二烯、苯酚和丁烯-1等衍生物產品。
目前,該項目所有裝置均已完成中間交接,即將全面投入運行,預計在2010年第二季前投產。
中石化天津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於2005年12月22日獲中國發改委正式核准。2008年6月,中石化與Sabic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協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今年7月,發改委批准天津一體化項目投資主體的變更,Sabic持有該項目50%的股份。
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經理許紅星表示,該項目將帶動天津市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項目建成後將拉動天津市工業產值4%以上,並帶動下游產業及配套工程投資約1,000億元。
中國大陸乙烯產量近年快速增加,2000年產量僅為470萬噸,至2007年增加至1,048萬噸,是全球乙烯產量成長最快速的地區。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年產量略減至1,026萬噸,今年前三季則為758萬噸。
經濟部ITIS在今年9月發布的「中國乙烯產業的現況與發展」報告指出,以乙烯下游產品用量推估,目前中國乙烯需求量大約為一年2,200萬公噸。就目前中國的乙烯產量而言,距離填滿其國內的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
此外,中國的乙烯市場每年仍以近10%的速度成長,相對於目前中國市場的環境與發展速度,中國乙烯產業產能擴充的速度仍不足以滿足廣大的中國內需市場,預期在2010年中國的乙烯自給率只能達到60%。
為千萬噸原油配額中石化將百萬噸乙烯項目讓一半
鉅亨網楊祺 上海
2009 / 11 / 09 星期一 12:06
11月9日消息,據經濟觀察報報導,中石化和沙特基 礎工業公司(Sabic)宣佈成立合資公司中沙石化,雙方各 占50%股權,項目總投資約為183億元。其中,Sabic通過 現金的方式入股,而中石化則以設備入股。
Sabic入股的一個交換條件是承諾每年為中石化天津 煉廠提供1000萬噸的原油配額。中石化內部人士稱,中 石化不缺錢,缺的是原料。和Sabic成立合資公司,就是 拿市場換取對方穩定的原油供應。
中石化一位高層透露,和Sabic合資,其實也是為了 應對中東低成本化工產品的衝擊。不過,中石化石油勘 探開發研究院一位資深專家則稱,合資能夠換來穩定的 原油供應,體現了中石化的無奈。
對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員工來說,中沙石化的成 立是個好消息。“管理將更嚴了。”一位員工幸災樂禍 地說,“但工資肯定會漲了。”
4年來,天津乙烯專案一直由中石化自主建設,目前 所有裝置均已中交,即將全面投入使用。屆時將每年生 產320萬噸化工產品,其中包括100萬噸乙烯,45萬噸聚 丙烯及聚乙烯,乙二醇等衍生物產品。
但沒有穩定的原油供應一直是中石化的“心病”。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天津石化1000萬噸的煉化裝置原油 絕大多數來自中東,極少部分來自中海油。“但原油的 供應會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得不可靠。”
一套千萬級的煉化裝置如果停工一天,損失動輒上 億。“所以能夠有穩定的油源,有時候比什麼都重要。 ”該內部人士說。
招商證券石化行業首席分析師裘孝峰認為,對中石 化來說,合資能夠得到穩定的原料,同時又能夠把一部 分風險分擔出去。“去年,中石化受累國際高油價致使 巨虧,如果是合資公司,那風險就會分攤一部分出去。 ”裘孝峰說。
Sabic是全球第五大石化公司,2008年淨利潤達到5 8.6億美元,銷售總收入達402億美元。這家公司尤其在 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甲醇及化肥製造等領域都處 于世界領先地位。
不過,Sabic的業務卻主要集中在亞太以外的地區, 在中國的業務幾乎一片空白。因此,打開中國市場變得 迫不及待。
中石化高層說,Sabic和中石化合作,主要是看中了 中石化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對Sabic而言,穩定的石 油輸出也很重要。”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說。
薩烏德王子表示,與中石化的合作,Sabic將在中國 市場加強工業產能、服務中心和銷售網路的投資和建設 ,以實現在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銷。
“它們的優勢在于原料,我們的優勢在于市場,合 資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共贏的結果。”中石化高層說。王 天普則表示,未來雙方不僅會在國內建合資企業,還將 在中東等國外地區一起建廠。
據瞭解,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主要包括100萬噸/年 乙烯裝置和8套乙烯衍生物化工裝置及界區公用工程系統 。據王天普介紹,該項目的年產100萬噸乙烯裝置是國內 最大的單套裝置,45萬噸聚丙烯裝置則是世界上最大單 套裝置。
中石化內部人士抱怨說,整個廠子、所有設施和設 備都是中石化建起來的,大家為這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現在有一半股權都給他們了,說給就給了。”
儘管雙方一致認為合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這並 不能掩飾住中石化的無奈。中石化的原油70%需要進口, 每年都需要進口近1億噸原油,天津石化更是幾乎所有原 油都來自中東,在原料上一直受制于對方。
據資料顯示,天津煉油一體化專案是在2005年底被 發改委正式批准,但直到2008年6月才與Sabic簽署戰略 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年7月7日項目投資主體變更報告才 最終獲得發改委的批復。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專家說,雙方其實一 直在接觸,但談了幾次都沒有談妥。據悉,在股權方面 ,雙方也曾存在爭議,中石化希望能夠控股,但沙特則 希望能夠平分。
在中石化與其他跨國石油公司的合資項目上,中石 化多數時候都會擁有更多的股份。但在天津乙烯專案上 ,中石化顯然讓步了。
裘孝峰說,即使這次不讓Sabic參與進來,它也會想 辦法在中國自己建廠,只不過過程比較複雜而已。“如 果Sabic自己在華建廠,那時候對中石化的衝擊肯定更大 。”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中石化高層說,與Sabic合資經營,不僅是為了原油 供給,也是應對中東化工品衝擊的一種舉措。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說,中東的下游化 工產品價格低,生產成本是國內同類產品的30%~40%,即 使加上運費和關稅,也就60%~70%,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2008年,中東新建了6個乙烯裝置,基本上都位于伊 朗和沙特。這導致整個中東的產能同比增加了56%以上, 預計兩年后,中東乙烯產能將占去全球的1/5。乙烯是絕 大部分化工品的基本原料。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資訊部副主任祝窻 說,目前中東的裝置都因為經濟危機延后了,但一旦開 動起來,對國內的衝擊就不可想像。“國內廠家將來在 中東的化工品衝擊下將無能為力。”勘探開發研究院專 家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化工品生產商,受中東衝擊最大的 無疑是中石化了。“和沙特公司合資建廠是一個比較好 的應對方式。”祝窻說。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中東的化工品大規模進入國內 市場是遲早的事情,與其千方百計地設防,不如與其積 極合作,才不至于太被動。
面對潛在的衝擊,近來中石化廣泛發展和中東國家 的合作。10月底,中科合建煉油項目在湛江市東海島落 戶。
東海島煉化項目總投資600億元,由中石化與科威特 石油公司合資建設,中石化占50%股份。規劃煉油能力每 年1500萬噸,乙烯產能100萬噸。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未來類似的合資項目還會有很 多
2009 / 11 / 09 星期一 12:06
11月9日消息,據經濟觀察報報導,中石化和沙特基 礎工業公司(Sabic)宣佈成立合資公司中沙石化,雙方各 占50%股權,項目總投資約為183億元。其中,Sabic通過 現金的方式入股,而中石化則以設備入股。
Sabic入股的一個交換條件是承諾每年為中石化天津 煉廠提供1000萬噸的原油配額。中石化內部人士稱,中 石化不缺錢,缺的是原料。和Sabic成立合資公司,就是 拿市場換取對方穩定的原油供應。
中石化一位高層透露,和Sabic合資,其實也是為了 應對中東低成本化工產品的衝擊。不過,中石化石油勘 探開發研究院一位資深專家則稱,合資能夠換來穩定的 原油供應,體現了中石化的無奈。
對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的員工來說,中沙石化的成 立是個好消息。“管理將更嚴了。”一位員工幸災樂禍 地說,“但工資肯定會漲了。”
4年來,天津乙烯專案一直由中石化自主建設,目前 所有裝置均已中交,即將全面投入使用。屆時將每年生 產320萬噸化工產品,其中包括100萬噸乙烯,45萬噸聚 丙烯及聚乙烯,乙二醇等衍生物產品。
但沒有穩定的原油供應一直是中石化的“心病”。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天津石化1000萬噸的煉化裝置原油 絕大多數來自中東,極少部分來自中海油。“但原油的 供應會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得不可靠。”
一套千萬級的煉化裝置如果停工一天,損失動輒上 億。“所以能夠有穩定的油源,有時候比什麼都重要。 ”該內部人士說。
招商證券石化行業首席分析師裘孝峰認為,對中石 化來說,合資能夠得到穩定的原料,同時又能夠把一部 分風險分擔出去。“去年,中石化受累國際高油價致使 巨虧,如果是合資公司,那風險就會分攤一部分出去。 ”裘孝峰說。
Sabic是全球第五大石化公司,2008年淨利潤達到5 8.6億美元,銷售總收入達402億美元。這家公司尤其在 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甲醇及化肥製造等領域都處 于世界領先地位。
不過,Sabic的業務卻主要集中在亞太以外的地區, 在中國的業務幾乎一片空白。因此,打開中國市場變得 迫不及待。
中石化高層說,Sabic和中石化合作,主要是看中了 中石化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對Sabic而言,穩定的石 油輸出也很重要。”中石化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說。
薩烏德王子表示,與中石化的合作,Sabic將在中國 市場加強工業產能、服務中心和銷售網路的投資和建設 ,以實現在中國市場的迅速增銷。
“它們的優勢在于原料,我們的優勢在于市場,合 資對雙方來說是一個共贏的結果。”中石化高層說。王 天普則表示,未來雙方不僅會在國內建合資企業,還將 在中東等國外地區一起建廠。
據瞭解,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主要包括100萬噸/年 乙烯裝置和8套乙烯衍生物化工裝置及界區公用工程系統 。據王天普介紹,該項目的年產100萬噸乙烯裝置是國內 最大的單套裝置,45萬噸聚丙烯裝置則是世界上最大單 套裝置。
中石化內部人士抱怨說,整個廠子、所有設施和設 備都是中石化建起來的,大家為這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現在有一半股權都給他們了,說給就給了。”
儘管雙方一致認為合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這並 不能掩飾住中石化的無奈。中石化的原油70%需要進口, 每年都需要進口近1億噸原油,天津石化更是幾乎所有原 油都來自中東,在原料上一直受制于對方。
據資料顯示,天津煉油一體化專案是在2005年底被 發改委正式批准,但直到2008年6月才與Sabic簽署戰略 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年7月7日項目投資主體變更報告才 最終獲得發改委的批復。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專家說,雙方其實一 直在接觸,但談了幾次都沒有談妥。據悉,在股權方面 ,雙方也曾存在爭議,中石化希望能夠控股,但沙特則 希望能夠平分。
在中石化與其他跨國石油公司的合資項目上,中石 化多數時候都會擁有更多的股份。但在天津乙烯專案上 ,中石化顯然讓步了。
裘孝峰說,即使這次不讓Sabic參與進來,它也會想 辦法在中國自己建廠,只不過過程比較複雜而已。“如 果Sabic自己在華建廠,那時候對中石化的衝擊肯定更大 。”中石化內部人士稱。
中石化高層說,與Sabic合資經營,不僅是為了原油 供給,也是應對中東化工品衝擊的一種舉措。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說,中東的下游化 工產品價格低,生產成本是國內同類產品的30%~40%,即 使加上運費和關稅,也就60%~70%,成本優勢非常明顯。 2008年,中東新建了6個乙烯裝置,基本上都位于伊 朗和沙特。這導致整個中東的產能同比增加了56%以上, 預計兩年后,中東乙烯產能將占去全球的1/5。乙烯是絕 大部分化工品的基本原料。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資訊部副主任祝窻 說,目前中東的裝置都因為經濟危機延后了,但一旦開 動起來,對國內的衝擊就不可想像。“國內廠家將來在 中東的化工品衝擊下將無能為力。”勘探開發研究院專 家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化工品生產商,受中東衝擊最大的 無疑是中石化了。“和沙特公司合資建廠是一個比較好 的應對方式。”祝窻說。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中東的化工品大規模進入國內 市場是遲早的事情,與其千方百計地設防,不如與其積 極合作,才不至于太被動。
面對潛在的衝擊,近來中石化廣泛發展和中東國家 的合作。10月底,中科合建煉油項目在湛江市東海島落 戶。
東海島煉化項目總投資600億元,由中石化與科威特 石油公司合資建設,中石化占50%股份。規劃煉油能力每 年1500萬噸,乙烯產能100萬噸。
中石化內部人士說,未來類似的合資項目還會有很 多
台灣尼龍廠依賴大陸風險與商機並存
台灣尼龍廠佳訊頻傳,除了中國大陸初判稅率報佳音外,兩岸未來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尼龍廠挾零關稅優勢,進入大陸市場將如虎添翼。
但台灣尼龍業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結果,整整半年時間,台灣尼龍廠的心情如洗三溫暖,印證尼龍這市場,成也大陸,敗也大陸,更足以說明大陸市場風險與商機並存。
大陸近兩年尼龍聚合新增產能將逐漸開出,除了福建地區的力恒一套日產能200噸的設備已于8月開出,明年中,溫州的華建預計也有一套100噸的產能新加入市場。新產能效應,引起台灣廠家高度關注。
相較于聚酯產品,由於尼龍的跨入門坎技術難度高、資金龐大,台灣化纖廠力鵬及集盛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轉戰尼龍市場,經過長時間耕耘,以品牌、品質及成本優勢,逐漸與大陸市場競爭區隔。
相較之下,近年來大陸尼龍擴充產能仍集中在下游尼龍抽紗,上游尼龍聚合擴充能量有限,大陸主要尼龍一貫廠廣東新會美達及宏福等開出的產品,無法滿足當地下游需求,轉而對台灣尼龍一貫廠力鵬、集盛進口尼龍切片。
大陸紡織廠在長期依賴進口尼龍粒後,決定積極朝上游聚合廠挑戰,近兩年將是大陸新增產能的高峰期。
大陸對進口尼龍粒反傾銷初判的結果,高關稅的壁壘,讓台灣尼龍廠更進一步拉開和歐美、俄羅斯等外敵的競爭拉距,但台灣尼龍產業長期發展「頭重腳輕」,一貫化產銷供應鏈崩解,上游尼龍粒與下游尼龍絲產能差距過大,讓尼龍粒只能依賴外銷出口,外銷又孤注一擲于大陸市場,廠商若不積極分散市場,雖然過了反傾銷這一關,但還是要擔心下一次大陸出招。
但台灣尼龍業過度依賴大陸市場的結果,整整半年時間,台灣尼龍廠的心情如洗三溫暖,印證尼龍這市場,成也大陸,敗也大陸,更足以說明大陸市場風險與商機並存。
大陸近兩年尼龍聚合新增產能將逐漸開出,除了福建地區的力恒一套日產能200噸的設備已于8月開出,明年中,溫州的華建預計也有一套100噸的產能新加入市場。新產能效應,引起台灣廠家高度關注。
相較于聚酯產品,由於尼龍的跨入門坎技術難度高、資金龐大,台灣化纖廠力鵬及集盛在1997年金融風暴後,轉戰尼龍市場,經過長時間耕耘,以品牌、品質及成本優勢,逐漸與大陸市場競爭區隔。
相較之下,近年來大陸尼龍擴充產能仍集中在下游尼龍抽紗,上游尼龍聚合擴充能量有限,大陸主要尼龍一貫廠廣東新會美達及宏福等開出的產品,無法滿足當地下游需求,轉而對台灣尼龍一貫廠力鵬、集盛進口尼龍切片。
大陸紡織廠在長期依賴進口尼龍粒後,決定積極朝上游聚合廠挑戰,近兩年將是大陸新增產能的高峰期。
大陸對進口尼龍粒反傾銷初判的結果,高關稅的壁壘,讓台灣尼龍廠更進一步拉開和歐美、俄羅斯等外敵的競爭拉距,但台灣尼龍產業長期發展「頭重腳輕」,一貫化產銷供應鏈崩解,上游尼龍粒與下游尼龍絲產能差距過大,讓尼龍粒只能依賴外銷出口,外銷又孤注一擲于大陸市場,廠商若不積極分散市場,雖然過了反傾銷這一關,但還是要擔心下一次大陸出招。
2009年11月5日
塑膠回收的編號及標誌
塑膠分類標誌(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或稱合成樹脂識認碼、塑膠材質編號、塑膠材料編碼與塑料編碼,是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於1988年所發展出來的分類編碼方式。
絕大多數的塑膠皆可回收,但需要因它們不同的聚合物種類而分類。由於挑選、蒐集、清潔與再加工的困難性及昂貴的價格,目前經濟上只能夠應付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聚氯乙烯宣稱可以被回收,但事實上它不是單一材料,而是廣泛含有各類有毒的添加物來應用在不同的用途上。聚氯乙烯基本上應屬於有毒廢棄物。熱塑性塑料可以重新加熱熔塑,但是熱固性塑料只能夠壓碎當作絕緣物。
塑膠分類標誌的符號包含了順時針轉的箭頭,形成一個完整的三角形,並將編碼包圍於其中。通常在三角形之下會標上代表塑膠材料的縮寫。
當該標誌的編碼被省略時,這個符號就變成通用的循環再造標誌,用來指稱一般可回收的材料。在這個狀況下,其他的文字與標記將用來指稱使用過的材料。
使用循環再造標誌加上塑膠材料編碼持續地使得消費者誤以為這些塑膠是可以被迅速地回收的。在美國大多數的社區中,在重複利用與資源回收計畫裡只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是可以被收集的。但有一些地區,如市場,則是增加可以收集的塑膠種類範圍。
並非由誤解所傳聞的,塑膠材料編碼的數字並不代表這個材料被回收的難度,也不代表這個材料被回收的頻率。它只是一個隨意的號碼,並沒有對特定的塑膠材料有特定的意義。
Unicode的編碼標準也包括了塑膠分類標誌,編碼自U+2673至U+2679。而其基礎的循環再造標誌則被編碼為U+267A。
塑膠分類別的代號.寫1或01都對.而三角順時鐘有箭頭的標誌為回收三角回收的標誌圖形.
1為PET、2為HDPE、3為PVC、4為PP、5為LDPE、6為PS、7為OTHET其他1、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寶特瓶)
塑膠回收代碼1號是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 1976 年才用於飲料瓶。寶特瓶的硬度、韌性極佳,質量輕(僅玻璃瓶重量的1/9 ~ 1/15),攜帶和使用方便,生產時能量消耗少,加上不透氣、不揮發,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廣為大容量的汽水瓶使用。而國際的趨勢亦顯示PET將是容器的主流,除碳酸飲料外,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
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 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
2、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膠袋)
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
3、PVC(聚氯乙烯)(礦泉水瓶)
PVC材質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方應用於工業產品中,由於PVC同樣具有其他塑膠材質的優點,且在加工上、可塑性上相當優良,加上價錢便宜,使用量很普遍,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另外PVC膜遇熱收縮度很好,廣泛用於盒外包裝及瓶外標籤上。
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註:燃燒PVC時可能會釋出氯乙烯有毒單體,請在空曠通風處試驗。)
4、PP(聚丙烯)(豆漿瓶)
熔點高達167℃,耐熱,製品可用蒸氣消毒是其特點;PP與PE可說是二兄弟,但若干物理性能及機械性能比PE好,因此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另有部份沙拉油瓶及乳品瓶罐。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籮筐、籃子等等多是以PP做成。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 PP 做成。
辨識法:PP和PE很難分出,一般來說PP的硬度較高,且表面較有光澤, PE則像蠟製器,燃燒時PE的蠟燭味較重。
5、LDPE(低密度聚乙烯)(塑膠袋、牛奶瓶)
LDPE在現代生活中可謂無所不在,不過不是因為它做成的容器,而是你隨處可見的─塑膠袋。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的。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
辨識法: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外包裝塑膠膜軟而易撕的是LDPE,較脆而硬的是PVC或PP膜。
6、PS(聚苯乙烯)(養樂多瓶、保麗龍餐具)
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可用射模、壓模、擠壓、熱成型加工,PS主要應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外帶奶茶杯、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另有以模具發泡成型者(上面有粒狀物)用於部份泡麵碗及咖啡杯、包裝用如冰淇淋盒、蛋糕盒等;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剛炸好的食品還是請稍冷卻後再放進去,也不要把油性食品包在保麗龍容器內放進微波爐裡加熱。
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
7、OTHET(其他)其他類塑膠材質標示7號的情形很多,在回收處理上也較困難。
2009年11月4日
藍山屯河聚酯PBT項目投產努爾•白克力剪彩並講話
10月28日上午,新疆藍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PBT項目在昌吉投產。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出席項目投產儀式並講話。
PBT全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世界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力學性能、耐熱、耐化學藥品、電性能優良,主要用于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藍山屯河聚酯PBT項目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將填補西北地區高分子工程材料生產的空白。
努爾·白克力代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項目投產運營表示祝賀。他說,這是在我區全力以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7·5”事件影響,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的一個重大項目。藍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作為目前我區最大的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在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開發方面具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自治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藍山屯河的發展,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大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希望藍山屯河集團公司緊緊抓住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的重要機遇,不斷加大在疆投資力度,積極參與和支持新疆開發建設。
藍山(中國)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新疆藍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越在儀式上表示,將積極貫徹執行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搶抓機遇、快速發展、穩健經營,在石油化工新材料領域做大做強,力爭用3年時間發展成為“主業突出、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及西部大型地方石油化工龍頭企業,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儀式後,努爾·白克力等參觀了PBT生產車間。(完)(實習編輯:王 博)
PBT全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是世界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力學性能、耐熱、耐化學藥品、電性能優良,主要用于汽車、電子電器等領域。藍山屯河聚酯PBT項目總投資4億元人民幣,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億元,將填補西北地區高分子工程材料生產的空白。
努爾·白克力代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對項目投產運營表示祝賀。他說,這是在我區全力以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7·5”事件影響,促進自治區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的關鍵時期實施的一個重大項目。藍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作為目前我區最大的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在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開發方面具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實力。自治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藍山屯河的發展,為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大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希望藍山屯河集團公司緊緊抓住新疆大開發、大發展的重要機遇,不斷加大在疆投資力度,積極參與和支持新疆開發建設。
藍山(中國)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新疆藍山屯河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唐越在儀式上表示,將積極貫徹執行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搶抓機遇、快速發展、穩健經營,在石油化工新材料領域做大做強,力爭用3年時間發展成為“主業突出、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及西部大型地方石油化工龍頭企業,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儀式後,努爾·白克力等參觀了PBT生產車間。(完)(實習編輯:王 博)
塑膠:ECFA明年簽,台化、南亞最受惠
2009-11-04 新聞速報 【時報記者何美如台北報導】
兩岸往來增溫,市場期待台灣與中國大陸明年簽訂ECFA機率大,搶先中國大陸與南韓簽訂的FTA,台灣塑化廠商取得價格競爭優勢,PTA、PP、ABS、PE等產業均受惠,法人看好外銷大陸比重最高的台塑四寶受益最大,台化(1326)與南亞(1303)受惠最大。
中國與東協及東協與南韓間2010年關稅減免,法人表示,台灣塑化廠外銷至東協國家比重不高,受影響不大,但南韓也規劃與中國簽訂FTA,屆時對台灣衝擊才大。為了避免產業衝擊,估政府會儘快簽訂ECFA,12月第四次江陳會將進行正式協商仍將針對協商後內容進行研究,預估2010年下半年將正式實施,搶先韓國簽訂,台廠在成本降低下,價格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ECFA簽訂後產品關稅將循一定的降稅模式,需要一定時間,法人預期石化中上游將納入我方爭取早期收穫的項目,塑化業初期將以石化原料生產廠商受惠較大,其中台塑四寶外銷中國佔整體外銷比高,佔比超過50%以上受益較大,台化、南亞因外銷中國營收比及涵蓋可能關稅減免項目營收比高,法人認為受惠程度最大。
法人表示,台廠與韓國廠商,在PTA、PP、ABS、PE等產業競爭大,關稅減免提升競爭優勢,對台化、國喬(1312)、台達化(1309)、亞聚(1308)、南亞、榮化(1704)、台塑(1301)等也受益,不過EG、PP面對中東產能增加,價格競爭壓力大,整個產業供需還需要觀察。
兩岸往來增溫,市場期待台灣與中國大陸明年簽訂ECFA機率大,搶先中國大陸與南韓簽訂的FTA,台灣塑化廠商取得價格競爭優勢,PTA、PP、ABS、PE等產業均受惠,法人看好外銷大陸比重最高的台塑四寶受益最大,台化(1326)與南亞(1303)受惠最大。
中國與東協及東協與南韓間2010年關稅減免,法人表示,台灣塑化廠外銷至東協國家比重不高,受影響不大,但南韓也規劃與中國簽訂FTA,屆時對台灣衝擊才大。為了避免產業衝擊,估政府會儘快簽訂ECFA,12月第四次江陳會將進行正式協商仍將針對協商後內容進行研究,預估2010年下半年將正式實施,搶先韓國簽訂,台廠在成本降低下,價格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ECFA簽訂後產品關稅將循一定的降稅模式,需要一定時間,法人預期石化中上游將納入我方爭取早期收穫的項目,塑化業初期將以石化原料生產廠商受惠較大,其中台塑四寶外銷中國佔整體外銷比高,佔比超過50%以上受益較大,台化、南亞因外銷中國營收比及涵蓋可能關稅減免項目營收比高,法人認為受惠程度最大。
法人表示,台廠與韓國廠商,在PTA、PP、ABS、PE等產業競爭大,關稅減免提升競爭優勢,對台化、國喬(1312)、台達化(1309)、亞聚(1308)、南亞、榮化(1704)、台塑(1301)等也受益,不過EG、PP面對中東產能增加,價格競爭壓力大,整個產業供需還需要觀察。
10月台塑四寶合計營收衰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2009/11/4 自由時報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受到台塑石化(6505)10月營收大幅走滑影響,台塑四寶合計營收不如預期,反而較9月呈現衰退,不過法人表示,除了台塑石化外,其餘三寶第四季營收有機會較第三季成長。
台塑石化10月營收481.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3%,也較9月的554.4億元衰退13.1%,創下半年來新低,衰退的原因,全數都是因為油品的銷售下滑,其中柴油銷售較9月減少28億元、汽油銷售減少25億元、輕油銷售減少14億元,法人指出,這是因為煉油價差不佳,台塑石化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
另外三寶10月營收則以台塑(1301)表現較佳,單月營收達141.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8%,也較9月成長11.5%,其中以PE系列產品銷售較佳,推升台塑10月營收走高。
台化(1326)10月營收也出現回升,單月營收18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9%,也較9月增加5.2%,包括PTA、ABS、PS等產品營收都出現成長貢獻下,使得台化營收回升。
南亞(1303)10月營收也較9月出現成長,單月營收14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也較9月成長3%。
總計台塑四寶10月營收為949億元,較9月的994億元衰退4.5%,累計今年前10月台塑四寶營收為9,3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8兆元,衰退32.5%。
2009/11/4 自由時報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受到台塑石化(6505)10月營收大幅走滑影響,台塑四寶合計營收不如預期,反而較9月呈現衰退,不過法人表示,除了台塑石化外,其餘三寶第四季營收有機會較第三季成長。
台塑石化10月營收481.8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3%,也較9月的554.4億元衰退13.1%,創下半年來新低,衰退的原因,全數都是因為油品的銷售下滑,其中柴油銷售較9月減少28億元、汽油銷售減少25億元、輕油銷售減少14億元,法人指出,這是因為煉油價差不佳,台塑石化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
另外三寶10月營收則以台塑(1301)表現較佳,單月營收達141.3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1.8%,也較9月成長11.5%,其中以PE系列產品銷售較佳,推升台塑10月營收走高。
台化(1326)10月營收也出現回升,單月營收18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9%,也較9月增加5.2%,包括PTA、ABS、PS等產品營收都出現成長貢獻下,使得台化營收回升。
南亞(1303)10月營收也較9月出現成長,單月營收14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1%,也較9月成長3%。
總計台塑四寶10月營收為949億元,較9月的994億元衰退4.5%,累計今年前10月台塑四寶營收為9,3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8兆元,衰退32.5%。
李長榮化學
網 址 http://www.lcy.com.tw/
1.成立日期:民國76年
2.董事長:李謀偉先生
3.公司簡介:甲醇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異丙醇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乙醛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
4.產品比重:
熱可塑性塑膠(35%)、甲醇與MTBE、溶劑(40%)、電子化學品(5%)、液化天然氣(20%)
5.營收比重: 聚丙烯系列產品50.68%、熱可塑性橡膠19.88%、溶劑相關產品13.46%、貿易及其他8.69%、甲醇7.29%
6.轉投資事業:
BVI LCY Investments Corp(100%)、Lcy Elastomers Management Llc. (100%)、維京李長榮倉儲(100%)、維京李長榮控股(100%)、李長榮科技(64.5%)
8.工廠: 新竹廠、高雄廠、大社廠、前鎮廠、林園廠、小港廠、美國廠、卡達廠、鎮江廠、惠州廠
榮化為特用化學品專業生產及貿易商,由於在國內具領導地位,產品轉嫁原料成本能力佳,本業營運穩定;業外方面,05年除卡達廠獲利倍數成長,過去虧損之大陸鎮江廠、美國TPE廠亦均轉虧為盈;預期05年稅後每股盈餘3.66元,創歷史新高。展望06年,本業在新增產能開出下,可望維持穩定成長;然因05年卡達廠獲利多認列一季,06年相對減少,但預期稅後每股盈餘仍可維持3元以上水準。公司06年終可望成為TPE全球第一大廠。
6年產能擴充,可望成為全球TPE第一大廠:榮化目前共有三條TPE產線,兩條位於高雄,產能共14萬噸,另一條則是05年開始轉虧為盈的德州廠,產能今年將自4萬噸提昇至6萬噸。為成為TPE全球市場龍頭,公司去年與中海殼牌簽訂原料供應協議,投資4,000萬美元,於中國興建第一座TPE廠,預定06年底完工投產後,總產能達30萬噸,直逼全球第一大廠。
TPE用途原在鞋材、柏油改質劑、電子零件及玩具用品,每噸價格約1,500~1,800美元,為提高附加價值,公司研發高單價TPE材料,每噸價格高達3,000美元,其應用領域包括醫療器械部件、高階膠黏劑等,配合大陸廠的投產,這些高階產品將逐步在台量產。
轉投資卡達廠為本業外最大獲利來源:拜汽油添加劑MTBE行情大幅上揚(以往每噸約450美元,05年一度飆漲至每噸800美元),且甲醇連續三年平均價格每噸200美元以上,榮化轉投資卡達廠05年獲利大幅成長。
甲醇原料為天然氣,05年天然氣每百萬個BTU曾高達16美元,在成本高漲下,歐美廠商不得不暫時停產因應,使市場供需減少,甲醇現貨價飆升至每噸200美元以上。然而,卡達廠所生產之甲醇,每百萬個BTU天然氣成本僅需0.5至0.6美元加計通膨指數,榮化與卡達政府簽訂25年合約,成本極具競爭力。
1.成立日期:民國76年
2.董事長:李謀偉先生
3.公司簡介:甲醇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異丙醇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乙醛及其下游製品之製造加工及買賣業務
4.產品比重:
熱可塑性塑膠(35%)、甲醇與MTBE、溶劑(40%)、電子化學品(5%)、液化天然氣(20%)
5.營收比重: 聚丙烯系列產品50.68%、熱可塑性橡膠19.88%、溶劑相關產品13.46%、貿易及其他8.69%、甲醇7.29%
6.轉投資事業:
BVI LCY Investments Corp(100%)、Lcy Elastomers Management Llc. (100%)、維京李長榮倉儲(100%)、維京李長榮控股(100%)、李長榮科技(64.5%)
8.工廠: 新竹廠、高雄廠、大社廠、前鎮廠、林園廠、小港廠、美國廠、卡達廠、鎮江廠、惠州廠
榮化為特用化學品專業生產及貿易商,由於在國內具領導地位,產品轉嫁原料成本能力佳,本業營運穩定;業外方面,05年除卡達廠獲利倍數成長,過去虧損之大陸鎮江廠、美國TPE廠亦均轉虧為盈;預期05年稅後每股盈餘3.66元,創歷史新高。展望06年,本業在新增產能開出下,可望維持穩定成長;然因05年卡達廠獲利多認列一季,06年相對減少,但預期稅後每股盈餘仍可維持3元以上水準。公司06年終可望成為TPE全球第一大廠。
6年產能擴充,可望成為全球TPE第一大廠:榮化目前共有三條TPE產線,兩條位於高雄,產能共14萬噸,另一條則是05年開始轉虧為盈的德州廠,產能今年將自4萬噸提昇至6萬噸。為成為TPE全球市場龍頭,公司去年與中海殼牌簽訂原料供應協議,投資4,000萬美元,於中國興建第一座TPE廠,預定06年底完工投產後,總產能達30萬噸,直逼全球第一大廠。
TPE用途原在鞋材、柏油改質劑、電子零件及玩具用品,每噸價格約1,500~1,800美元,為提高附加價值,公司研發高單價TPE材料,每噸價格高達3,000美元,其應用領域包括醫療器械部件、高階膠黏劑等,配合大陸廠的投產,這些高階產品將逐步在台量產。
轉投資卡達廠為本業外最大獲利來源:拜汽油添加劑MTBE行情大幅上揚(以往每噸約450美元,05年一度飆漲至每噸800美元),且甲醇連續三年平均價格每噸200美元以上,榮化轉投資卡達廠05年獲利大幅成長。
甲醇原料為天然氣,05年天然氣每百萬個BTU曾高達16美元,在成本高漲下,歐美廠商不得不暫時停產因應,使市場供需減少,甲醇現貨價飆升至每噸200美元以上。然而,卡達廠所生產之甲醇,每百萬個BTU天然氣成本僅需0.5至0.6美元加計通膨指數,榮化與卡達政府簽訂25年合約,成本極具競爭力。
SM、PP回溫 國喬、榮化醞釀補漲
2009-11-03 工商時報 【彭暄貽/台北報導】
今年SM、PP行情看回不回,配合轉投資表現穩健,國喬(1312)、榮化(1704)前三季EPS逾3元,表現亮眼。分析師認為,第四季油價走揚,支撐報價彈升,SM、PP價差回溫,加上明年新產能壓力相對較輕,國喬還有汽電共生廠商轉題材,看好國喬、榮化醞釀補漲空間表現。
榮化主要產品為PP、TPE,今年因內部庫存嚴格掌控及轉投資卡達廠獲利穩健復甦推進,前三季毛利率17.08%,營業淨利21.1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9%,稅後盈餘25.51億元,年增26%、EPS為3.71元。
因應大陸、中東新增產能,榮化擬持續強化高附加價值產品開拓,耕耘醫療用市場,增添新獲利動能。
此外,國喬年產33萬噸SM、9萬噸ABS,尚持有中國鎮江國亨廠25萬噸ABS。今年SM產品獲利趨穩定,大陸廠營運表現亦優於去年,在大陸家電下鄉政策持續推進,有助獲利穩健發展。
國喬規劃商轉之汽電共生廠每年可生產約150萬噸蒸汽與2.5億度電。運轉後不僅節省成本,加上銷售蒸汽所得與油價連動,在油價仍處揚升前提下,頗受期待。
今年SM、PP行情看回不回,配合轉投資表現穩健,國喬(1312)、榮化(1704)前三季EPS逾3元,表現亮眼。分析師認為,第四季油價走揚,支撐報價彈升,SM、PP價差回溫,加上明年新產能壓力相對較輕,國喬還有汽電共生廠商轉題材,看好國喬、榮化醞釀補漲空間表現。
榮化主要產品為PP、TPE,今年因內部庫存嚴格掌控及轉投資卡達廠獲利穩健復甦推進,前三季毛利率17.08%,營業淨利21.1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89%,稅後盈餘25.51億元,年增26%、EPS為3.71元。
因應大陸、中東新增產能,榮化擬持續強化高附加價值產品開拓,耕耘醫療用市場,增添新獲利動能。
此外,國喬年產33萬噸SM、9萬噸ABS,尚持有中國鎮江國亨廠25萬噸ABS。今年SM產品獲利趨穩定,大陸廠營運表現亦優於去年,在大陸家電下鄉政策持續推進,有助獲利穩健發展。
國喬規劃商轉之汽電共生廠每年可生產約150萬噸蒸汽與2.5億度電。運轉後不僅節省成本,加上銷售蒸汽所得與油價連動,在油價仍處揚升前提下,頗受期待。
2009年11月2日
MFI 『熔融指數』
MFI: Melt Flow Index
MI: Melt Index
MFR: Melt Flow Rate
『熔融指數』又稱『熔体指數』是指在一定的荷種(Kg)及溫度(°C)下,10分鐘所流出的融膠重量(克數)。MI值越大,表示塑膠的流動性越佳;反之,則流動性越差。
MI的量測一般是根據 ASTM D1238 所規範的方法測得。它的原理是將塑膠或樹脂放入一固定內直徑的金屬套筒中,並加熱使塑膠或樹脂溶化後,再給予一定的荷重於活塞上,利用活塞上的重量將已熔融的塑膠從一小孔中押擠出來,並計算其押擠出來的塑膠重量。這種測定方式,因為對同一材料而言,其套桶的內直徑、荷重、及溫度皆固定,所以除了可以測試MI之外,還可以用來順便測定熔融密度、黏度、剪切速率、剪切應力...等。
MI值越大,代表該塑膠的"黏度越小"及"分子的重量越小"。在實際的運用上,MI值可以用做進料檢驗以及加工過程中產品品質之檢查;也可用來檢查塑膠射出時是否摻有二次料(re-grinding)的參考;可用來解釋塑膠注塑/射出(Injection)前後的降解現象。
我們可以想像塑膠是由很多長串的分子鏈結糾結而成,當分子鏈越長時,表示它互相糾結的程度就越利害,也就越牢靠,塑膠熔融後的流動速度就會越慢;當塑膠被加溫後經過注塑機時,會被機器中的螺旋桿打斷其分子鏈結,所以成型後的塑膠如果再拿去做一次MI時,其MI通常會比成型前要高大約20~30%(視成型條件而定),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一般染過色的塑膠粒,其MI值會比未染色的塑膠粒要高一些,塑膠粒廠自行的染色例外,因為其生產塑膠粒時就已經染好顏色了,沒有重新熔融的問題。
如果是參雜有二次料的塑膠成型後拿去做 MI,其 MI 通常會比成型前的塑膠粒要高大約50%以上(視成型條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