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塑化相關廠商介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塑化相關廠商介紹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3日

傑克威爾許走了

傑克威爾許的老闆走了,特此在這邊發一篇紀念他。
你也許好奇,他跟塑膠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當年的GE也曾擁有塑料部門,賣很多的PC,但在2007年被阿拉伯商SABIC併購了。不過即使到現在,大家對GE的塑料還是很有印象。

為什麼要賣掉塑料部門呢?這就是傑克威爾許的策略厲害了,雖然那時他早已退休,但是GE一直保有他引進的思維:「賣掉不賺錢的部門」「趕走多餘的員工」。

塑膠料以前曾經很好賺沒錯,但那個光輝時代已經過去,所以在還有價值的時候,賣給有錢有油的阿拉伯王子,不是皆大歡喜嗎?

所以極簡風不是只有apple的賈伯斯會好嗎,人家威爾許早就參透其中的奧秘了,一定要致敬一下!RIP


奇異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威爾許過世 享壽84歲 
2020-03-02 23:44 經濟日報 /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被譽為「20世紀最佳經理人」的奇異前董事長兼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已於1日逝世,享壽84歲。遺孀蘇西.威爾許(Suzy Welch)表示,威爾許周日(1日)晚間因腎衰竭離世。

 威爾許出身藍領家庭,憑藉努力不懈,一路做到奇異董事長兼執行長。他在執掌奇異20年間,該公司的市值由120億美元一路衝高至4,100億美元,成為市值第二高的公司,僅次於微軟,但後來奇異營運走下坡。 

威爾許在領導奇異期間,打破官僚作風,大刀闊斧整頓,裁減數萬人,為他贏得「20世紀最佳經理人」與「中子彈傑克」的稱號。 威爾許也收購與出售多項事業體,將奇異的經營範疇從製造業擴展至金融服務和顧問領域。

在他任職董事長第七年時,創立了奇異資本銀行;此外,他主導的知名收購案包括併購基德投資銀行(Kidder Peabody)和美國無線電公司(RCA)。
 威爾許發明了活力曲線,以工作熱情為標準,將員工分為前20%的A級,中間的70%列為B級,及墊底10%列為C級,績效落後者通常遭到裁員。他也引進了六個標準差的品管改善計畫,成為管理學的經典守則。


Sabic acquires GE Plastics for $11.6 billion

by: 
June 30, 2007
This is Sabic’s third large plastics acquisition, and certainly its boldest. In 2003 it acquired Dutch supplier DSM‘s European polyolefins business, and late last year acquired Huntsman’s European commodity chemicals business. Sabic is the fourth-largest global supplier of polyolefins: #3 for polyethylene and #6 for polypropylene. Sabic was founded in 1976 by the Saudi Arabian government, which still owns 70% of Sabic shares with the remainder held by private investors in the Gulf region.

With GE Plastics, it grabs a much larger, and more global, supplier. Sabic’s purchase is a big bet o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from which GE Plastics derives some $4.4 billion of its sales. It’s also a huge bet on polycarbonate, which account for more than half of GE Plastics’ sales. GE Plastics had 2006 profit of $674 million on revenues of $6.645 billion. Mohamed Al-Mady, vice chairman / CEO of Sabic, in a statement, said, “This business is complementary to our existing business without any overlaps.

Sabic‘s intention is to grow the business globally.” He added, “Sabic is well-positioned to do this, while adding high-performance plastics to the product range Sabic currently offers to customers.”

The acquisition, subject to regulatory approvals, should be complete by the third quarter of 2007. GE Plastics is closely identified with the firm’s Lexan polycarbonate (PC) but also supplies ABS, SAN, ASA, PPE, PC/ABS, PBT and PEI, as well as the LNP line of specialty compounds.
 
The acquisition appears a good fit for Sabic; is it good news or bad for GE Plastics? Speaking during a press event in Antwerp in early June, Heiner Markhoff, president of GE Plastics Europe, opined that, “
I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happened to us,” from a strategic fit as well as when compared to GE Plastics’ possible future under a private-equity investor.

Naturally, some others were more critical. One of them, Uwe Wascher, former CEO of GE Plastics Europe, allowed that the Sabic purchase probably was the best outcome for GE Plastic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but was vehement in stating that the plastics business at GE had been poorly managed in the last years, with its poor results essentially forcing GE to sell it. He was especially critical of GE Plastics’ inactivity in China, where it has only a compounding plant acquired in the LNP purchase in 2002.

GE Plastics recently cancelled plans to build a PC plant in China, but Khaled Abdullah Al-Luhaidan, product manager, polycarbonate, at Sabic, told MPW in an interview at the Chinaplas show in May that his company still plans construction of a 260,000-tonnes/yr PC facility in Saudi Arabia with completion slated for 2009.

Bayer MaterialScience (Leverkusen, Germany), just ahead of GE Plastics as the world’s leader in PC supply, is doubling capacity at its 100,000-tonnes/yr PC plant in Shanghai next year and recently brought on line 7500 tonnes/yr of capacity for fiber-reinforced PC compounds, boosting capacity there to 45,000 tonnes/yr. Rainer Retting, head of the PC business unit at Bayer, says, “Globally the industry needs to add 200,000 tonnes/yr of additional PC capacity to keep pace with demand. We are currently evaluating our options for adding a further 200,000 tonnes/yr of capacity in the Asia Pacific by 2009–10.”

2016年5月20日

塑膠業的大動盪

太久沒貼文,但最近塑膠業的轉變太大,國外三大廠都有人事跟組織大動盪
景氣不好油價跌,大家的日子都是苦哈哈阿...



杜邦將裁員1,700人 瘦身與陶氏合併 2015-12-30 09:40 
經濟日報 記者葉亭均╱即時報導 

美國化工巨擘杜邦公司(DuPont)表示,明年初將在總部所在的德拉瓦州裁員約1,700人。該公司正推動與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合併。 杜邦執行長布林(Edward Breen)在致員工信函中表示:「我們原先希望等到個別通知都完成後,再公布對當地的全部影響,然而現在正處於假期季節期間。」「根據法律,我們必須在12月31 日前向德拉瓦州政府提交一份通知文件,詳細告知預期中的本地裁員計畫。」 杜邦在12月11日宣布將與陶氏化學合併的消息時,曾表示計劃將總計6.3萬名的員工數量削減10%,並節約7億美元成本。 布林表示:「(裁員)對德拉瓦州的影響將很大,反映整頓我們成本基礎的急迫需求,藉由這些措施減少公司冗員,我們得以維持競爭力。」


 陶氏杜邦將合併 台灣總座先換人 2016年03月11日 
 【侯良儒╱台北報導】

將與杜邦進行合併的陶氏化學(Dow),昨宣布電子互連技術事業部全球總經理陳政群免兼台灣區總經理一職,遺缺由現任大中華區資深業務開發總監吳奇爵出任,人事案已於3月生效。 陳政群交棒吳奇爵 據了解,陶氏化學、杜邦若二合一,將拆成3家公司上市,分別聚焦農業、材料科學、特種產品。 市場解讀,儘管新集團的產品紛雜、須進行拆分,但業務端卻是以整合為要務;陶氏此次調整台灣地區的高階人事,可看出未來台灣將加入整個大中華區的業務體系,至於研發與製造是否連帶變動,仍有待觀察。 陳政群於2009年擔任陶氏台灣總經理,並於2012年兼任電子互連技術事業部全球總經理一職。陶氏化學表示,陳政群未來將專注電子材料全球布局。 至於新任台灣區總經理吳奇爵,已是27年「老陶氏人」,曾在新加坡、澳洲、台北等分公司,擔任業務及行銷部門主管,並於2007年赴韓,任職LG-陶氏集團總裁。2010年時,轉任陶氏大中華區資深業務開發總監,並由首爾轉調上海赴任。

  與拜耳“分家” 科思創完成法人實體名稱變更
信息來源:CPRJ 中國塑料橡膠 刊登日期:2016.02.01 编辑:(程璐)

科思創(前身為拜耳材料科技)宣布其法人實體拜耳材料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更名,新的中文名稱為科思創聚合物(中國) 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mpany Limited, 自2015年12月24日起正式生效。科思創已在各種場合正式啟用公司全新的中英文標識。

 據介紹,該公告標誌著自2015年9月從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分離以來,科思創已按預定時間在中國完成其所有法人實體的更名。新的法人名稱代表了這家全球領先的聚合物公司的全新雄偉遠景和精彩未來。 這一舉措也表明科思創將持續投身中國市場。儘管中國的GDP增速有所放緩,但在2015年前三個季度,科思創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仍佔其全球總份額的15%。 “科思創致力於將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引入中國,並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科思創大中華區總裁胡迪文(Steffan Huber)說。“隨著法人實體更名完成,科思創將繼續根植於中國市場,專注於本地創新和研發,滿足客戶以及價值鏈利益相關者的需求。” 據了解,未來五年,科思創將致力於最大化利用現有投資,抓住中國的市場機遇,並採用創新工藝和一流技術,探索創新模式,實現高效和可持續的生產。 “科思創的遠景簡單而宏偉——開創精彩世界。”胡迪文補充到。“為實現這一遠景,我們愿與業內同仁攜手共創行業美好未來,並為中國成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和創新性的國家做出貢獻。” 科思創在中國投資巨大。

科思創聚碳酸酯業務部門的全球總部位於上海,聚碳酸酯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汽車、家用電器、電子等領域的關鍵原材料。科思創的亞太地區研發中心和德國境外的最大生產基地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就位於上海,並在廣州、深圳、天津和青島設立了四家下游工廠。

SABIC解散创新塑料业务 关闭原GE塑料总部

作者:  2015年10月09日   来源:塑料新闻    
  中化新网讯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将解散其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业务(原GE塑料),这是全球最大的聚碳酸酯制造商之一。
  该业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皮茨菲尔德的办公室将被关闭,这里原是GE塑料的总部。
  沙特基础工业在10月8日宣布,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业务中属于大宗商品的产品将被并入母公司的化学品和聚合物业务部中。剩余业务将归属于一个新的“特殊产品”业务部。
  "和原高性能化学品(战略业务单元)一样,......创新塑料事业部将不复存在,"该公司官员称。
  皮茨菲尔德的300名员工中的一部分将转移到沙特基础工业休斯敦分公司。该公司仍在评估皮茨菲尔德的聚合物加工开发中心和它的位置。
  皮茨菲尔德业务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903年,当时通用电气公司购买了斯坦利电气制造工厂在那里的业务。GE塑料在当地的雇员曾在1940年代达到顶峰,达到了13000人。
  "退出皮茨菲尔德是一个合乎逻辑却非常艰难的商业决定,我们知道我们的业务和员工多年来在当地的重要角色,"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副总裁兼代理首席执行官Yousef Al-Benyan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GE塑料集团总部设在皮茨菲尔德多年,并于2007年以116亿美元被出售给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官员在新闻稿中还说,此次变化的驱动因素之一是"大宗商品和特种业务的不同技术侧重点。"
  新的架构有望在1月1日实现。

2011年1月21日

[News] 南亞東聯中纖 本季獲利俏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2011.01.18 03:56 am

國際三大乙二醇(EG)廠同步調高亞洲區2月合約價格、漲幅近7%,化纖業者表示,今年EG價格揚升、化纖需求熱絡,加上第二季正逢寶特瓶及其他包材需求旺季,EG利差將持續擴大。

法人說,EG生產廠南亞(1303)、東聯(1710)及中纖(1718)第一季獲利表現看俏,其餘下游聚酯棉業者如遠東新、新纖、南紡、東和、宏洲等,以及加工絲業如宜進、聯發、力麗、宏益及集盛等也將掀起成本轉嫁動作。

國內化纖業者表示,上周五國際三大EG廠SABIC、SHELL、MEGLOBAL同步調高亞洲區EG價格,每公噸1,220美元至1,230美元,調高幅度6.95%,將帶動國內EG業者同步跟進調高產品報價,另2月合約價比現貨價每公噸高70美元左右,可以看出第一季EG價格漲勢確立。

化纖業者表示,全球紡織纖維消費量逐漸攀升,去年全球棉花產量不足推升棉價高漲,布廠轉而採購聚酯纖維替代,間接帶動聚酯人造纖維需求大增,且近年聚酯廠退出或轉生產做瓶用聚酯粒,聚酯廠擴充幅度不大,預估聚酯人造纖維開工率將從去年的80%提升到今年的85%~87%,帶動EG持續熱絡。

化纖業者認為,供給方面, 2010及2011年全球新增產能達325萬公噸,中國因乙烯料源不足,EG產能擴充僅約60萬公噸至80萬公噸,由於EG約55%用在化纖上,預期2011年仍延續多頭局面。

另外,國際EG大廠SABIC今年將對旗下八套EG裝置進行檢修,影響產能高達350萬公噸,由於中東今年無EG新增產能,將使得今年EG前景持續看俏。

【2011/01/18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江山化工增發投資BDO發改委直指產能過剩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2011-01-18 08:43:07 

今日(1月18日),停牌一周的江山化工(002061,前收盤價12.43元)發布增發預案。公司擬增發募資不超過9億元投資用於8萬噸/年順酐及衍生物一體化項目,生產的主要產品為順酐、BDO及其下游產品GBL、THF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順酐、BDO等產品被官方和業內人士直指“產能過剩”。對於這樣的市場環境,首次進軍BDO業務的江山化工,做好了激烈競爭的準備嗎?

增發進軍新產品

今日,江山化工公告,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825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億元投資於8萬噸/年順酐及衍生物一體化項目,發行價格不低於10.92元/股。這其中,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浙鐵集團擬出資金額不低於2億元,認購股份數量不超過1850萬股。

資料顯示,目前江山化工的主要產品為二甲基甲酰胺 (DMF)、二甲基乙酰胺 (DMAC)和甲胺(MA)等。此次增發投資項目對於公司來說是個全新的業務,該項目將交由公司全資子公司寧波江寧化工有限公司實施。根據可行性分析,該項目投資利潤率平均達15.03%。

據悉,近年來隨著國內PBT、PBS、GBL、氨綸等BDO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BDO的市場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對此,江山化工在預案中樂觀地表示:“國內BDO市場整體呈現供求趨緊的局面,推動BDO市場景氣度升高,交易價格不斷攀升,BDO進口量保持在較高的規模水平。”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卻發現,公司這一說法存在一定爭議。

發改委提示產能過剩風險

從BDO價格看,去年年初,BDO華東地區市場價12500元/噸,而目前這一價格高至20000元/噸左右。價格上漲是顯而易見的,但業內人士也指出,去年年底的限電節能和通脹壓力對BDO價格的推升作用無法忽視。

另外,江山化工認為BDO行業“供求趨緊”。但是,2010年8月,國家發改委專門發文指出:“BDO存產能過剩風險”。

發改委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在建BDO項目有5個,產能27.5萬噸,基本在2012年前投產;屆時國內產能將達到70萬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此外,企業規劃建設的項目還有6個,產能36.5萬噸;若這些項目全部實施,2015年國內BDO產能將超過100萬噸。預計“十二五”期間,全球消費年均增長5%左右,我國消費年均增長10%左右,2015年全球消費量將達到200萬噸左右,我國消費量將接近70萬噸。由此可見,我國BDO產能存在過剩風險。

2010年11月23日

[News] 台塑寧波廠經營有成,再投685億元擴建

精實新聞 2010-11-22 15:48:51 記者 鄧寧 報導

台塑集團在大陸寧波石化區的廠區經營有成,今年累計前十月營收達人民幣177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164億元的水準,預估今年全年營收上看人民幣205至210億元,毛利率超過10%,是寧波廠營運最好的一年。也因搭上中國十二五計畫擴充大陸石化產能順風車,台塑寧波一期擴建已獲大陸政府核准,將投入22.85億美元(約新台幣685億元),擴建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芳香烴系列的石化下游產品。

台塑寧波一期擴建與新建項目,包括台塑(1301)的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丙烯酸、丙烯酸酯(AE)、高吸水性樹脂(SAP);南亞(1303)的可塑劑(DOP)、丙二酚(BPA);台化(1326)的純對苯二甲酸(PTA)、聚苯乙烯(PS)、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以及酚、丙酮;最後是台塑化(6505)預備申請的氯丁橡膠等全面性的石化產品線。

在11項擴建產品項目中,將優先擴建ABS,預計投資金額為1.16億美元,佔擴建總支出約5%左右,擴建目標為年產15萬噸,加上原來的25萬噸,ABS年產能將可提升至40萬噸
法人指出,ABS 受惠於中國擴大內需政策,供需健康、前景良好,因具有耐衝擊性、抗拉強度、亮度及硬度等優異的加工性能,主要被應用在製造家電、OA 機器、冰箱、空調器外殼、汽車零件、運動器材等,其中更以電子電機占最大宗,約占44%,汽車材料30%、建材19%、日用品7 %。

由於大陸今年前三季汽車銷售成長率年增30%,家電銷售更年增三倍,ABS業況與民生家電及資訊產業息息相關,受惠此一波景氣程度也更甚於其他塑膠原料,因此也成為台塑寧波一期最優先擴建項目。

另一項優先擴建產品為聚酯化纖原料PTA,要從現行年產能60萬噸擴建為150萬公噸,等於增產1.5倍,是產量最大的擴建項目。台塑表示,PTA一向是表現優秀產品,尤其中國內需市場快速成長,下游紡織用需求大增,觀察今年台化累計前十月的PTA銷售額,已達新台幣525.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4.23億元成長26.8%,確實潛力十足。

台塑表示,ABS與PTA同為台塑寧波廠貢獻度最佳的兩項產品,目前只待經濟部投審會核准,預計2年內即可完工投產,營收可望大幅成長。


藍星安迪蘇營養集團有限公司

http://www.bluestar-adisseo.com.hk/c/index.php

藍星安迪蘇營養集團有限公司(1095.HK)創辦於1939年,總部位於法國,為從事飼料營養添加劑生產的法資動物飼料企業,以產能計,為全球三大蛋氨酸生產商之一,中國化工透過附屬公司藍星擁有安迪蘇74.4%股權。安迪蘇訂定2010年11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公司業務大多專注於家禽、生豬、反芻動物市場,向綜合蛋白質生產商、飼料廠、預混廠及分銷商市場推廣產品及服務。主要產品說明如下:

1.蛋氨酸(營收比重約64%):營收比重最大的產品項目,品牌為「Rhodimet」,銷售及推廣粉狀及液態蛋氨酸。原材料為丙烯、硫產品、甲醇等,供應商為Total、Exxon、BASF、DSM、SOLVAY及Arkema;終端市場為動物飼料-家禽。

2.維他命(營收比重約25%):生產及銷售維他命A、E,維他命產品組合(維他命D3、AD3、K3、B1、B2、B3、B5、B6、B9、B12及H),品牌為「Microvit」。原料為乙烯基B-紫羅蘭酮醛;終端市場為動物飼料-家禽。

3.酶(營收比重約5%):其為提高動物飼料消化率及效力的關鍵成分,品牌為「Rovabio」。終端市場為動物飼料-家禽。按市佔率算,公司為全球三大NSP酶品牌之一。

4.反芻動物產品(營收比重約1-2%):開發、合作生產及銷售過瘤胃蛋氨酸,品牌為「Smartamine」、「MetaSmart」。終端市場為奶牛動物飼料。

5.硫產品(營收比重約4%):應用於生產蛋氨酸;此外還有出售給工業用戶,並經營一個大型硫酸再生業務,主要服務煉油行業。終端市場為化工行業內部用途。

公司擁有5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法國、西班牙、美國等地。
銷售方面,公司在105個國家設有10個銷售辦事處,主要銷售市場為EMEA(含歐洲、中東、非洲;比重39%)、美洲(33%)、亞太地區(25%)等地。客戶方面,公司向營養性飼料添加劑市場的大部分領先企業供應, 包括Pilgrim、CP、Nutreco、Provimi及Brasil Foods。

競爭對手方面,在蛋氨酸產品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為Evonik、Novus 及Sumitomo。維他命產品方面,主要競爭對手為DSM BASF及NHU。酶類產品方面,主要競爭對手包括Danisco、DSM、Novozymes、AB Agri Group、BASF及Alltech。


WIKI 蛋氨酸 


甲硫胺酸(Methionine),常被稱為甲硫丁氨酸,又稱蛋胺酸,對人而言是唯一的含硫必需氨基酸,有L型及D型兩種,與生物體內各種含硫化合物(如:蛋白質)的代謝密切相關。是体内活性甲基和硫的主要来源。
DL-蛋氨酸可利用化學法生產。蛋氨酸是強肝解毒劑、促進發育劑,當缺乏甲硫氨酸時,會引起食慾減退。甲硫氨酸廣泛應用於營養補充與畜產飼料,由於甲硫氨酸容易被雞吸收而轉變為雞肉蛋白,在雞飼料中添加甲硫氨酸,可少耗飼料,並使雞肉生長健全。目前甲硫氨酸主要有四類:固體甲硫氨酸、液態羥基甲硫氨酸(MHA)、液體甲硫氨酸鈉和固體羥基甲硫氨酸鈣,其中固體甲硫氨酸的市場最大。但在美國甲硫氨酸市場,液態羥基甲硫氨酸(MHA)為第一大。

2010年11月15日

[News] 朗盛投資900萬歐元擴產EVM

2010年11月12日10:39:14華訊財經整理 http://money.591hx.com

德國朗盛公司11月8日發布消息,朗盛將投資900萬歐元,使其德國多爾馬根生產基地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M)年產能增加30%,使冠以乙華平和乙華敏品牌銷售的該類產品年產量提高至1.5萬噸。 該擴產項目預計2012年下半年投產。  

朗盛工業橡膠製品業務部亞太區市場經理孫家藻表示,乙華平主要用於製造電線電纜所需的無鹵阻燃護套,在中國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乙華平能夠滿足嚴格的耐熱、耐油和抗紫外線性能要求,使其成為當今中國電纜行業的良好選擇。這種材料具有優異的阻燃性,可以用來製造阻燃且耐腐蝕(FRNC )的電線電纜。”孫家藻說。  

據了解,朗盛工業橡膠製品業務部在中國設有兩家研發中心。 其在上海張江的技術中心2005年開始運作,向整個亞太地區提供產品應用研發,並為客戶提供強化培訓。 此外,2008年,該業務部還在青島設立了高性能橡膠研發中心,並於2009年進一步擴建了這一中心,以滿足中國市場對定制產品和創新型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朗盛介紹
官網: http://lanxess.cn/cn/about-lanxess-china/

作為特殊化學製品的領導者,朗盛的業務遍布全球所有重要的市場。 作為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朗盛在2009年的銷售額高達50.6億歐元。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專注於高端業務領域。 公司的核心業務是開發、生產和銷售塑料、橡膠、特殊化學品和化學中間體產品。 此外,朗盛還幫助客戶開發、實施定制的系統解決方案。 在這些化工行業的核心領域,朗盛所擁有的核心專業知識涵蓋了化學品和應用技術、靈活的資產管理及客戶化服務等多個方面。 公司的目標是通過創新的產品、優化的工藝和全新的理念為客戶和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朗盛產品


1. 高性能聚合物
  • 丁基橡胶
  • 高性能顺丁橡胶
  • 半结晶树脂产品
  • 技术橡胶产品
2. 高品質中間體
  • 基礎化學品
  • Saltigo
3. 高性能化學品
  • 功能化學品
  • 無機顏料
  • 離子交換樹脂
  • 皮革化學品
  • 材料保護品
  • 萊茵化學
  • 橡膠化學品

[News] 台塑集團未來3年投入115億美元擴產 為六輕五期後最高額

鉅亨網記者蘇芷萱 台北  2010-11-14 09:59:42 

台塑集團(1301-TW)今(13)日表示,預期未來3年集團將投入115億美元資本支出,擴建中國、越南、美國產能,將是六輕五期以後最大宗的擴產計畫;集團總裁王文淵也指出,目前集團的首要目標,就是寧波第二期完工、越南鋼廠搬遷完成、福建不鏽鋼廠完工等3項。

台塑集團今日舉行第31屆運動會,會中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受訪表示,集團目前全力推動擴產計畫,預期未來3年在中國、美國、越南將各投入23億美元、10億美元、8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總計將花上115億美元擴產。

而王文淵也受訪指出,目前台塑集團有3大目標,就是寧波第二期完工、越南鋼廠搬遷完成、福建不鏽鋼廠完工等3項;他也表示,未來2-3年集團的資本支出將達到高點,也將是繼六輕五期以來,台塑集團最高額的擴產計畫。

李志村進一步指出,目前中國在台塑集團營收占比約7.8%、美國約7.3%、越南則約0.5%,雖然短期內海外營收尚無法追上台灣的營業額,但在擴產計畫實施之下,看好完工以後,中國在集團營收占比將倍增,可望超過15%。

台塑指出,集團未來3年在中國的擴產計畫,主要就在於寧波二期的擴建,預期投入23億美元,在2年內完工投產;王文淵也表示,寧波二期擴建進行順利,10月底已完成全部的環評法定程序,目前正在兩岸政府進行報批工作,年底有機會正式獲准。

對於越南鋼廠,李志村則表示,初期將建置年產能750萬噸的一貫作業鋼廠,以供應越南內需市場並外銷亞洲各國,預計2011年2月開始抽砂填海,3年後正式投產,投資金額約80億美元。

而受惠於天然氣探勘成本大減,台塑美國今年獲利大增,李志村表示,目前規劃在美國擴建年產能45萬噸的乙烯廠、40萬噸的丙烯廠,近期將正式提出申請,最快2012年底可動工,投資金額約10億美元,預期2014年底可投產。

2010年11月10日

[News] 熱門股-國喬 SM行情夯獲利增

2010-11-10 01:14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國喬(1312)因近期SM、ABS行情活絡,增添業績、獲利動能,吸引買盤進駐;昨(9)日以19.3元收紅,漲幅3.76%,成交張數61,160張。

國喬大陸廠原本產能僅25萬噸ABS,在今年7月與奇美鎮江合併後,產能將包含70萬噸ABS、35萬噸PS及5萬噸PMMA,合併後將更具規模經濟。

國喬明年SM年產能將由原來的33萬噸提升到38萬噸,ABS由8萬噸成長到12萬噸;奇美鎮江則將再增加15萬噸的ABS產能。隨著大陸車市成長與家電舊換新政策,營運持續受惠。(彭暄貽)



《塑膠股》國喬:油價高漲、大陸內需強勁,Q4不淡

  • 2010-11-05 11:07
  •  
  • 時報資訊
  •  
  • 【時報記者何美如台北報導】

中東Pars、台化(1326 )等SM大廠陸續復工,在供給相對寬鬆下,SM現貨價1月中旬出現回檔,迄今跌幅約4%,SM利差也縮小至190美元左右,不過,國喬(1312)第四季持審慎樂觀看法,國喬表示,國際原油價格高漲支撐,SM價格向下空間有限,且中國大陸ABS需求強勁,鎮江廠獲利將維持高檔,認為第四季看淡不淡。
先前大舉歲修的的亞洲SM廠,近期台化、中東Pars等皆已陸續復工,供給較寬鬆,現貨價由十月中旬的1289美元下滑至近日的1240美元,跌幅約4%。雖然原料苯的價格也走跌,然SM跌幅大於笨,利差由210美元縮小至190美元。
不過,國喬認為,中國大陸家電、汽車銷售暢望,ABS需求持強,他舉例,十一長假平面電視熱銷,短短一週,就賣了600-800萬台,以一台電視的ABS用量約3、4公斤計算,ABS的需求還是很好,且原油價格強勁,有助價格維持,第四季銷售看淡不淡,大陸鎮江廠獲利可望維持上季高檔,審慎樂觀看營運。
法人表示,中國的汽車、家電銷售佳,ABS用量大也帶動原料SM需求增溫,不過,在淡季影響下,預估報價可能在11月底、12月有較明顯的回檔,除利差縮小外,也可能影響下單意願,預估單季EPS約0.5元,但長線上仍看好國喬營運。

2010年10月26日

[News] 榮化 Q3每股賺1.88元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台北報導】2010.10.19 03:35 am

受惠第二季匯兌損失回沖貢獻3億多元,榮化(1704)第三季自結稅前盈餘13.41億元,自結每股稅前盈餘1.88元;榮化昨(18)日表示,展望第四季,由於公司主力產品聚丙烯(PP)是屬於較特殊規格,下游多用作醫療管材用途,較一般規格高,目前表現起伏不大,預期第四季表現應與上季相當。

榮化為我國化工大廠,主要產品為甲醇與溶劑系列產品、PP及熱可塑性橡膠(TPE)台灣PP年產能達40萬公噸、TPE 14萬公噸、甲醇系列與溶劑系列產品總產能約34萬公噸。而大陸惠州有TPE20萬公噸,美國6萬公噸。

榮化表示,該公司原本第三季本業獲利與第二季相當,只不過第二季有認列匯兌損失3億多元,但到了第三季回沖3億多元,來回相差6億多,所以第三季獲利才會倍數翻揚。

法人表示,PP近期現貨利差已有好轉,加上榮化生產的PP大部分為特殊規格,下游多用做醫療管材用途,較一般規格價格高,轉嫁原料成本能力也較好,所以仍然穩健獲利。

榮化昨日收盤61.9元,小跌0.8元。

[News] 看好CPL與AN後市需求,中石化將增產搶市

精實新聞 2010-10-21 18:12:18 記者 鄧寧 報導

看好CPL(己內醯銨)與AN(丙稀腈)後市需求,國內主要供應商中石化(1314)已預定於明年底前,將提高CPL產能至40萬噸,而AN產能則會在2012年前提高至23.5萬噸,產能分別將較目前增加43%與23.6%。

中石化9月營收34.98億元,年增率38.1%,累積1至9月營收292.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4.3%,成長強勁。中石化表示,因去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原料售價極低,CPL最低價格每噸僅1120美元,AN僅820美元,之後逐漸回溫,至今年為原料漲幅高點,因此反應在營收上的表現並不差。

中石化是國內唯一生產CPL業者,在頭份與小港各有一個CPL工廠,總計年產能28萬噸,佔營收比重約六成;但國內對CPL需求至少60萬噸,中石化全數供應國內廠商,也僅達46%的自給率,其餘需自國外進口,待產能提高至40萬噸後,國內自給率可望突破六成。

CPL是產製尼龍纖維和尼龍樹脂的重要原料,可供應工業、室內裝潢、衣料、汽車零件等多方面需要。中石化指出,中國大陸因持續促進內需,工業塑膠用量大增,且汽車銷售數量攀升,帶動下游尼龍廠擴廠增產,故影響上游CPL報價持續調漲。

另一項佔中石化營收比重約四成的產品AN,目前年產能19萬噸,是亞克力棉、碳纖維原料和ABS樹脂的原料,因傳出日本與大陸的AN產線故障停爐,又逢第四季塑膠和化纖需求旺季,市場預料,至11月底AN行情上看2500美元,法人認為,中石化與國內另一生產AN的台塑(1301)將為最大受惠公司。

在需求面的帶動下,CPL自7月起從每噸2300美元一路往上揚,最新現貨價每噸已達2755美元。至於自6月下旬以來出現明顯修正的AN報價,則因傳出日本與大陸AN產線故障停爐,目前也已重新站上每噸2000美元之上、現貨價為每噸2020美元。

2010年9月23日

[News] 達邁科技登錄興櫃首日 爆量2000多張 大漲9%作收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台北  2010-09-16 16:50:05 

主要生產聚醯亞胺薄膜(PI)的達邁科技(3645-TW),今(16)日以每股50元登錄興櫃交易。達邁早盤買盤湧入,隨即走高,最高來到57元,上漲7元,漲幅14%,之後盤中高檔震盪,最後收在54.5元,上漲4.5元,漲幅9%,成交量爆出2333張巨量。

達邁指出,公司去年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高毛利產品出貨持續成長,帶動獲利虧轉盈,今年在智慧型手機及觸控需求大增下,帶動上游PI需求,上半年營收4.66億元,營業毛利達1.61億元,毛利率高達34.6%,每股稅後純益1.47元,創歷史新高,隨著訂單看到年底,產能持續塞爆,全年表現可望倍數成長,法人推估每股稅後純益上看3元。

達邁科技成立於2000年6月,是國內第一家投入生產聚醯亞胺薄膜(Polyimide film,簡稱PI)的廠商,為電子、電機兩大應用的上游重要材料之ㄧ,電子產業以軟板(FPC)為主,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封裝、液晶顯示器、通訊等相關產業。電機應用則以航太、電機、機械、汽車等各種產業之絕緣應用(Insulation)為主。客戶涵蓋台虹、亞電、旗勝等。

目前PI膜產業為十足寡占性市場,全球僅少數廠商壟斷此一市場。目前主要PI膜生產廠商有:Du pont(杜邦)、Kaneka(鐘淵化學)、Ube(宇部興產)與達邁科技等。目前全球年產能8700公噸,年產值約為400億台幣,在過去的10年產業發展經驗,全球PI的產值年增長率約10%。其中杜邦(Dopunt)與鍾淵化學(Kanaka)產能分別約佔全球總產能之40%及30%左右,達邁全球比重不到10%,未來成長動能可以期待。

目前聚醯亞胺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性優點相當多,除了高達380度C的 Tg可以忍受大多數下游高溫製程外,其耐化學藥品性、機械性質及電氣性質更是難有其他材料可以比擬。近來在高階FPC應用、LED、電子通訊、與光電顯示等相關產業的新應用機會如雨後春筍般浮現,新型聚醯亞胺PI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如:.高密度軟板應、用於品牌手機黑色聚醯亞胺膜產品、LED光條背光需求白色聚醯亞胺膜產品及高導熱產品、超薄及可電鍍聚醯亞胺膜產品等。

目前達邁的量產設備是自行設計並委國際設備商歷經數次修改研發而成,極具成本優勢,加上亞洲地區生產成本較美日等國同業低廉,在去年下半年達到生產規模經濟後,全量產及良率提升使毛利率逐月提升,且下半年將依市場需求增速生產擴量,毛利有機會再向上提升。

2010年8月17日

[News] 榮化2010年在稅率提升因素下,卡達廠獲利將會減少4.76億元

來源: http://www.funddj.com/KMDJ/Report/ReportHome.aspx


公司簡介

榮化成立於1965年,資本額為71.05億元,為亞洲前大化學溶劑廠與全球第二大熱可塑性橡膠產。其中化學溶劑主要產品為聚丙烯與甲醇相關產品為主;在熱可塑性橡膠方面,具有塑膠與橡膠兩種產品優點的特殊橡膠,可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橡膠產品,簡化加工過程與降低下游加工成本。綜合來說,榮化營收來源主要以聚丙烯、化學溶劑、熱可塑性橡膠與甲醇等產品為主。另外轉投資公司福聚太陽能,榮化持股64.4%,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矽原料未來可望貢獻榮化轉投資收益。

PP聚丙烯產品
聚丙烯PP由丙烯聚合而成,具有高密度、質輕、耐高溫且加工性優良的特性,又具有易於回收的環保特質。使PP廣泛用於保險桿、編織袋、薄膜與醫療用途。

觀察全球丙烯市場,市場上鮮少有中東丙烯銷售至亞洲,丙烯現貨市場供給不比乙烯充裕,台塑化在07/2010兩場工安意外後,台塑化年產能丙烯72.5萬噸烯烴一廠與一座重要觸媒裂解裝置均停止運作,加上烯烴二廠預計在08/2010下旬開始歲修,預估台塑化滅少的丙烯產能達124萬噸,占亞洲產能的3.1%,預期08/2010~09/2010將為丙烯供給最為吃緊的期間。

榮化PP年產能為40萬噸,約占營收比重55%,榮化約有60%為特用級PP,主要為客製化產品,依照客戶不同的需求配方調製,因此客戶不易轉單。榮化PP內需市場銷售比重30%,外銷至中國大陸約60%,其中大陸每年PP需求量約在1,300~1,400萬噸,自有產能僅800~900萬噸,因此在上游丙烯供給缺貨,加上中國大陸對PP需求持續熱絡,預期榮化PP產品營收可望持續成長。

回顧1H,榮化PP營收金額為80.36億元,YoY+33.22%,1H10獲利金額為5億元。IBTSIC預估2H10榮化PP營收金額約在85~88億元,獲利金額為約在5.5~6億元水準。合計全年榮化PP營收金額為166.86億元,YoY+28.37%,淨利金額為10.5~11億元。

熱可塑性橡膠產品
熱可塑性橡膠(TPE)為具有塑膠與橡膠兩種產品優點的殊橡膠,可以射出成型方式製成橡膠產品,簡化加工過程與降低下游加工成本,主要用為製造鞋底、柏油改質劑、屋頂防漏、工業用品、電子零件與玩具等。榮化熱可塑性橡膠產品內外銷比重約在5%與95%,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

回顧2Q10,中國TPE需求降溫,主要原因為Sinopec備貨較多,在市場料源充足下,TPE價格回檔較深,因此榮化惠州廠產能轉為生產歐美外銷訂單,回顧1H10榮化TPE營收金額為24.27億元,YoY-0.3%,獲利金額約在2.8~3.2億元。展望3Q10,在中國災後重建工作啟動,市場對TPE需求將會回溫,預估TPE營運可望持續回溫,IBTSIC預估2H10榮化TPE營收金額為30億元,獲利金額可達3.3~3.8億元。

轉投資-福聚太陽能
榮化(1704)與億光(2393)合資福聚太陽能公司,榮化持股64.4%,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矽原料,由於3月才開始設備進廠,06/2010開始有料測試,由於製程複雜,預估最快年底才有產能開出,主要供應台灣廠商,初期年產8,000噸,若8,000噸產能開出,每公斤售價50~60美元,初估貢獻每年營收可達130億元,貢獻每年獲利貢獻榮化每年EPS 2.32~3.48元,IBTSIC認為一般多晶矽廠正式量產後,尚須半年的時間進入產品認證,預估2011年才有機會貢獻獲利。

轉投資-卡達甲醇廠
榮化在卡達設有一座100萬噸的甲醇廠,榮化持股15%,主要生產甲醇及汽油添加劑MTBE,甲醇的主要原料為液化石油氣,由於卡達擁有豐富液化石油氣,原料取得具有優勢,MTBE主要生產原料為甲醇,卡達廠100萬噸的產量約有60萬噸用於生產MTBE,在生產成本上較同業具有競爭優勢,為近年來榮化最重要的轉投資獲利來源,回顧1H10,榮化卡達廠貢獻股利收入為800萬美元,並於4/15/2010~6/5/2010進行三年一度的歲修,因此2Q10產能利用率大幅降至55%以下,將使得3Q10頁獻股利減少,另外卡達廠享有10年免稅已經在08/2009到時,目前稅率35%。整體來說,2010年卡達廠在營收滅少,稅率提升因素下,全年貢獻榮化股利僅4.56億元,YoY-51.1%。

2010年獲利預估
榮化2010年營運在本業聚丙烯報價在2Q10底~3Q10初略為回檔後,受到台塑化工安事件影響,預期08/2010~09/2010將為丙烯供給最為吃緊的期間,榮化可望間接受惠;在TPE方面,在中國災後重建工作啟動,市場對TPE需求將會回溫,預估TPE營運可望持續回溫。但業外方面,受到卡達廠在營收滅少,稅率提升因素下,全年獲利將會大幅減少。HIBTSIC預估榮化2010年營收金額為303.11億元,YoY+20.37%,營業利益為20.87億元,YoY-9.72%,稅後盈餘為25.95億元,YoY-11.90%,稅後EPS 3.65元。

圖一、丙烯PP報價走勢與利差

2010年7月26日

[News] 潛力股/台橡 除息題材 股價飆

【經濟日報╱王瑞堂】 2010.07.25 04:32 am

產業評析:國內最大合成橡膠廠,ECFA概念股,熱可塑橡膠(TPE)處於產業成長期、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聚丁二烯橡膠(BR)位於產業高原期且積極擴大海外生產及投資布局,中國汽車輪胎成長概念股。

看好理由:油價上升,SBR價格具支撐,7月28日將除息,含息3.2元,股價創新高。ECFA指數成份股加上新興市場商機,營收獲利看升。

投資策略:日、周、月線均呈多頭排列,下檔48.7元有支撐。不除息則趁除息後買回,可搭填息便車。


《橡膠股》臺橡需求活絡,獲利穩健推進
2010-07-25 13:37 時報資訊 【時報-台北電】

 臺橡(2103)因兼具高現金殖利率、可扣扺稅率雙重條件,加上橡膠原料需求持穩活絡,吸引買盤進駐,上周五盤中股價一度跨越50元整數關卡,來到50.3元,終場股價以49.95元收紅,再創近年新高,成交張數5,046張,比前一交易日增加28%。其中,三大法人聯手買超2,882張。

 臺橡近五日漲幅5.94%。三大法人近五日買超7,819張;其中,外資、自營商分別買超6,097張、1,285張。

 臺橡目前長、短線多空量能均為偏多狀態,股價壓力50.04元,45.68元具支撐力道。

 今年受惠大陸車市持續活絡,配合大陸產能全能貢獻,法人推估,臺橡今年合併營收可望突破300億元,上看320億元,尤其,臺橡今年有台幣6千萬元的俄羅斯權利金挹注,年度EPS約4元至4.2元水準。

 臺橡目前產品以BR、SBR為大宗,搭配毛利率較高的利基產品TPE。目前BR台灣大陸合計年產能10.5萬噸,SBR兩岸產能達30萬噸,在大陸車市活絡與規模經濟支持下,獲利表現穩健推進。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2010年7月7日

[New] 台塑中石化 獲利看淡

台塑(1301)、中石化(1314)高獲利的產品丙烯腈(AN)價格正急速走跌,受到日、韓業者陸續復工,以及下游壓克力纖維廠降低開工率,三周來行情重挫10%,恐影響兩業者獲利表現。

據了解,先前日、韓輕裂廠相繼停工進行歲修,連帶下游的AN生產線也同步停爐,但在市場需求暢旺下,價格一路攀升,一度達每公噸2,450美元的歷史天價。然而,目前市場情勢出現反轉。

中油主管指出,這幾個月來,對生產廠台塑及中石化而言,AN可以說是獲利金雞母,以6月為例,主力原料丙烯的合約供料價約在每公噸1,180美元,原料與產品差價曾高達1,270 美元,前所未有。

但6月中旬起,因日、韓生產線紛紛加入投產行列,供應面快速增加,使得行情開始大幅回跌,以本周來看,由原先每公噸2,250美元下挫至2,180美元,跌價70美元,累計近三周來跌幅更逾10%。

中油並指出,丙烯腈產品的兩大客戶群包括壓克力纖維廠,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產廠,面對市場進入需求淡季,正紛紛減產。

以壓克力纖維廠客戶為例,開工率只約在六成水位,至於ABS客戶則下調至七、八成開工率,也是行情回軟的一大原因。

2010年7月6日

[News] 預估國喬2010年營收金額為160.05億元

2010/07/05 00:00 (工銀投顧 提供)
http://www.funddj.com
SM在2009年新增供給約有60萬噸,2010年新增供給達226萬噸,短期之內供過於求的情況短期內將難以舒解,預期2010年全年SM利差將會維持在低檔水準。
ABS在中國大陸「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持續,且將試點擴大至28個省市,在政策與旺季效應加持下,將有利ABS利差在2H10持續擴大。

IBSTIC預估國喬2010年營收金額為160.05億元,YoY+25.66%,稅後盈餘為14.46億元,YoY-43.28%,稅後EPS 1.60元,2010年底淨值可達14元。IBSTIC鑑於國喬營收比重較大的SM產品利差維持低檔水準,給予區間操作投資評等,PBR 0.8~1X
營運分析
公司簡介:
國喬為國內乙烯單體(SM)與ABS樹脂廠商,資本額92.66億元,其中占營收比重最大的SM產品,占營收比重介於65~68%。觀察國內SM廠商尚有台苯台化,其中台苯SM單一產品的專業廠商,年產能達34萬噸,營運表現與SM報價連動性最高;在台化方面,SM年產能高達120萬噸,但占營收比重不到10%,營運表現與SM報價連動性最低,在國喬方面,SM年產能為33萬噸,ABS年產能為8萬噸,國喬SM國內市占率為17.6%,營運表現波動與SM報價介於台苯台化
hspace=0
產能概況:
國喬SM年產能為33萬噸,部分供本身生產ABS用,其餘主要為外銷,預計在4Q10將有為期一個月的修歲,同時進行去瓶頸工程,屆時SM年產能達37萬噸。ABS方面,將由8萬噸增加至12萬噸,ABS主要應用以電腦資訊、機殼等套件、家電為主,年產能為8萬噸,國內市占率8%(國內奇美100萬噸、國喬8萬噸),ABS產能主要70%內銷、30%外銷。國喬因有SMABS生產線,可依原物料價格變動,調整SMABS產品比重,因此受價格波動影響相對小於同業。
另外國喬鎮江三個廠與奇美實業三個廠的合併案,原本預計10/01/2010作為合併基準日,因申請進度順利,提前至07/01/2010正式生效,未來合併後的新公司鎮江奇美,國喬持有30.4%鎮江奇美股權,合併後新廠年產能達110萬噸,包含ABS年產能70萬噸、PS年產能35萬噸與PMMA年產能5萬噸。此外鎮江奇美擬盈餘轉增資的方式,投資1億美元,擴充15萬噸ABS產能與7.5萬噸PMMA產能,預計在2012年底完成。
hspace=0
營運概況-SM
乙烯單體(SM)是由與乙烯經化學作用而形成的產品,下游產品包括PSABSSBR等。1噸的SM=0.8噸的+0.3噸的乙烯+110~130美元工繳。因此、乙烯與SM之間的價差也攸關國喬SM的獲利。
回顧4Q09,中國天津石化年產能50萬噸SM已在10/2009開出,近期產能利用率己提升至80%。另外鎮海煉化64萬噸的SM產能也在06/17/2010開出,產能利用率高達90%,再加上伊朗Pars也在2010年開出60萬噸新增SM產能,全球SM產能過剩,造成SM價格下滑。
回顧1Q10,SM平均價格約在1,270~1,280美元/噸;2Q10,SM平均價格則下滑至1,150~1,160美元/噸,平均下滑幅度約9~10%,若以SM兩者之間價差來比較,1Q10兩者平均價差約在300美元/噸,2Q10價差則縮小至255美元/噸,上述顯示,SM在2009年新增供給約有60萬噸,2010年新增供給達226萬噸,短期之內供過於求的情況短期內將難以舒解,預期2010年全年SM利差將會維持在低檔水準。
hspace=0
營運概況-ABS
ABS樹脂主要由AN丁二烯SM三種單體聚合而成,1噸的ABS=0.6噸的SM+0.25噸的AN+0.15噸的丁二烯+180~200美元工繳。ABS特性為具耐熱、耐衝擊、硬度佳、成型加工性優且具工程塑膠特性,主要應用在家電、資訊產品等,如電腦外殼、NB外殼與汽車零件等。
回顧1Q10,受惠中國大陸家電下鄉政策延續,ABS需求回溫,帶動ABS價格由4Q09的平均價格1,470~1,480美元/噸,上揚至1Q10平均價格1,800~1,820美元/噸,漲幅高達22~24%,相較於同時期SM的漲幅而言,1Q10的ABS利差已逐漸拉大至50~55美元/噸。2Q10,ABS需求持續增溫,ABS報價已達到每噸1,930~1,940美元,ABS價差已大幅拉大至120~125美元,將有助於國喬ABS產品的營運表現。
展望2H10,中國大陸「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持續至2011年底,且將試點擴大至28個省市,在政策與旺季效應加持下,將有利ABS利差在2H10持續擴大。
hspace=0
業外-緯來電視與汽電共生廠:
國喬持有緯來電視台62.29%股權,為台灣主要的衛星頻道供應商,旗下有六個頻道,分別為緯來體育台、緯來日本台、緯來電影台、緯來綜合台、緯來戲劇台與緯來育樂台,及代理三個國外頻道。回顧2009年,緯來電視台貢獻國喬投資收益為2.04億元。1Q10,緯來電視台貢獻國喬投資收益為0.46億元,較1Q09同期的0.05億元轉投資收益,成長倍數。IBSTIC預估2010年緯來電視台將貢獻國喬投資收益為2~2.5億元。
另外國喬斥資25億元興建汽電廠,10/2009開始運轉,04/2010正式投產,一年可生產150噸蒸氣與2.5億度電,其中蒸氣約85%用於自有SMABS產能,15%出售予鄰近廠商使用,電力方面大多自用為主,其餘少部分電力售予台電,預計一年可節省3.5~4億元生產成本,並可增加約0.2億元業外收入。

2010年獲利預估:
國喬2010年SM產品線受到全球新SM產能陸續開出,供給大幅增加,造成SM利差持續縮小;在ABS方面,在中國家電舊換新政策與旺季效應加持,帶動ABS利差逐季擴大。綜合來說,2010年國喬營收比重較大的SM產品將會下滑,營收比重較小的ABS產品線將會逐漸增溫。IBTSIC預估國喬2010年營收金額為160.05億元,YoY+25.66%,營業利益為6.11億元,YoY-35.76%,稅後盈餘為14.46億元,YoY-43.28%,稅後EPS 1.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