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PE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PE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1月7日

[News] 美国再生PET瓶55%以上流入中国

美國國家PET容器資源協會(NA PC OR)、消費後塑料再生商協會(APR)和美國PET樹脂協會聯合發布的一份PET再生報告稱,美國半數以上的再生PET將繼續流入中國。

這份在10月20日發布的報告稱,美國約有7.257億磅(329171噸)的再生PET“主要被中國交易商”買走,此外約有2270萬磅再生PET作為混合塑料捆包流入中國。

也就是說美國有55.6%的再生PET瓶和容器出口到海外,基本上都是出口到中國。 這一比例和一年前差不多,也是連續第四年美國有半數以上的再生PET瓶流入中國。

2009年,美國對加拿大出口的再生PET數量為5300萬磅(24040噸)。

不過,美國本國再生企業購買的PET數量繼2008年略有減少後,又再次回復至6.42億磅(291206噸),這一數字是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僅次於2005年的6.81億磅(308896噸)。

但是,美國購買的本國再生PET數量仍遠遠無法滿足國內所有PET再生工廠滿產運行的需求。 據NAPCOR估計,美國在2009年初的PET再生產能為10.29億磅(466747噸),截至2009年底為12.47億磅(565630噸)。

此外,在2010年投產的PET再生產能超過2億磅(90718噸),還有更多的產能將在2011年投產。 目前有一半以上的PET再生廠都能生產食品級PET,與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

該報告稱,由於產能和現有供應量之間的失衡,美國再生行業仍需要從加拿大、墨西哥、中美和南美進口再生PET,並繼續使用代用PET原料,如消費前瓶子、消費後捆紮帶和其他未加工工業廢料。

美國回收再生的PET瓶數量其實是可以滿足本國的需求,為PET再生工廠的產能提供足夠的來源,但前提是中國不再購買美國55%以上的再生PET。

Sabourin說:“美國回收再生的PET瓶仍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中國,而且這一現像在近期內將保持下去。目前沒有表明中國企業會減少購買量的跡象。”

有鑑於此,該報告說道,假設中國的購買量繼續保持當前水平的話,“[PET]再生率需要在今年的基礎上至少提高兩倍,即提升至56%以上,此外無論現在和將來,都應以可持續的定價為市場提供所需的[再生]PET”。

由此可能在今後造成供應短缺或再生PET市價上漲。 報告說,一面是高需求,一面卻供應不足,這意味著可能出現漲價趨勢,到時候再生材料的價格可能比原生材料還要高。

Sabourin認為,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把熱塑性PET包裝“這類還未被納入普通的包裝再生流”的產品引入再生流中。 NAPCOR和APR現正在開展各項計劃,力爭提高熱塑性PE T包裝的再生率和消除此類包裝在加工和再生上的技術屏障。

[News] 歐盟建議保留對華PET反傾銷制裁

時間: 2010-11-03 分類: 聚酯其他資訊 作

歐盟委員會將建議繼續對中國出口歐盟的PET徵收每噸184歐元的現有反傾銷稅額。

歐委會官員告訴本刊記者說,已就此舉擬議了正式文件,並將立刻提交給歐委會商議,歐盟部長理事會將在11月17日前做出批准。
從2004年開始執行的這一反傾銷稅措施定於11月17日到期。 但在經過詳細的到期復審後,歐委會決定建議重新徵收反傾銷稅。

這一稅率涵蓋粘度值為78ml/g或更高的PET。 歐委會調查小組在考慮是否要繼續實施貿易保護時對2008年7月-2009年6月對歐洲出口的中國產PET進行了審查。

在去年8月開始復審後,收到了貿易團體歐洲塑料工業協會PET委員會對保留反傾銷稅的請求。 歐委會在一份附註中說,歐洲塑料工業協會聲稱“一旦到期解除反傾銷舉措,將可能使對歐傾銷重現,損害[歐洲PET製造]業的利益。”

實際上,歐委會補充道:“如果停止徵收反傾銷稅,考慮到中國尚有未使用的產能,當前對歐PET出口水平很可能將有所上升。”

因此,歐委會在9月8日建議繼續執行反傾銷稅,給所有相關方兩週時間提交意見。 歐委會官員說:“至於是否能保留反傾銷舉措,現在要看[歐盟部長理事會]的決定。”

2010年10月26日

[News] PET瓶不敵鋁罐 德國飲料包裝回歸傳統

010年10月21日 08:05 中塑資訊網 



德國著名的零售連鎖折扣市場Penny Markt將其十種飲料商品的PET包裝全部用鋁罐取代,預示著PET包裝已經在該國失去市場。

PennyMarkt現在已將銷售的啤酒品牌如Bitburger、Konig Pilsner及其自有品牌Adelskronen的包裝從PET瓶換為鋁罐。百事、芬達、雪碧和紅牛等碳酸軟飲料也都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Penny Markt宣佈這項“變裝”活動將在德國北部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進行,該活動的促進口號是——鋁罐是可以回收的!

該公司在德國其他州也正著力推廣鋁罐取代PET瓶的活動,從擁有強大市場地位的啤酒品牌,到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立頓冰紅茶等等在內的各種軟飲料品種全部囊括。

Penny Markt說,他們是第一家啟動PET換鋁罐行動的折扣零售商,但其競爭對手——德國第三大的連鎖超市Netto公司也已經宣佈,將其自有品牌Schloss-Pils啤酒的包裝換為鋁罐,並且隨後會在其他品牌的啤酒和飲料包裝上使用鋁罐。

在2003年1月的單次使用飲料包裝管理規定出臺之前,德國每年共售出80億隻鋁罐,但是隨著規定的引入,歐洲飲料罐製造者協會(BCME)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的鋁罐銷量很快下降到2009年的僅750萬隻。

與德國相反,BCME的數據表明,鋁罐在歐洲其他國家仍被廣泛使用,2009年英國售出9億隻,西班牙售出6.5億隻。

Penny Markt證明,他們回歸鋁罐是因為現在的鋁罐採用了更優化的設計,不僅削減了30%的自身重量,回收率也從1990年的36%上升到今天的96%。鋁罐比PET瓶更具優勢的地方還在於其成型性和易堆積能力,另外金屬較高的導熱系數使鋁罐能夠更快的冷卻從而節約能源。並且,德國的消費者也非常渴望從傳統的鋁罐中暢飲啤酒。

一些組織對這次的鋁罐回歸活動提出了批評。綠黨國會議員Dorothea Steiner將這些零售企業的行為定義為是對“多次使用體系的攻擊”,最近多次使用型包裝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就是因為這些零售商在有組織的破壞原有的體系,同時欺騙消費者。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折扣零售連鎖企業在飲料包裝上回歸鋁罐行動的開展,PET瓶今後在德國的使用將會減少。

[News] 伊士曼化工6億美元出售PET業務

2010年10月26日 11:08 中塑資訊網 

伊士曼化工公司(EMN)宣佈,已同意將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業務及其高能聚合體部門的相關資產出售給DAKAmericasLLC,交易價格大約為6億美元現金。

PET業務是伊士曼化工的一個薄弱環節,過去幾年一直虧損。伊士曼已出售了該部門的部分資產,並一直在考慮戰略選擇,包括出售剩餘資產的可能性。

該公司預計將從此項出售中獲得“適度”收益,並且表示,此項交易尚須獲得監管批准,並滿足特定成交條件。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被用於塑膠(11605,240.00,2.11%)瓶的生產。

伊士曼還表示,將執行一項重組計劃,並於第四季計入相關的員工遣散開支,但未透露細節。




伊士曼PET業務有望在年底前找到買主
2010/8/18/8:27 來源:塑料新聞

在該公司於7月29日與股票分析師召開的二季度電話會議上,首席財務官CurtEspeland說,自4月底宣佈公開出售其PE T事業部以來,總部位於美國田納西州Kingsport的伊士曼相信這筆交易將引來“強烈的關注”。

他說:“之所以相信這一點的原因之一是,我們覺得只要想在北美PET行業出人頭地的任何人都會想要擁有這部分資產。這給我們以信心,而且我們對美國以外的PET生產也有經驗。我們估計有望在年底前完成這宗交易。”

PET在過去30多年裡一直是伊士曼最享有盛譽的產品。 但由於利潤萎縮,需求增長放慢,迫使伊士曼出售其非美國的PET資產,同時伊士曼和其他一些公司還不得不停產了在北美的部分產能。

伊士曼唯一保留的一座PET工廠是位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Columbia的一座大型生產廠,該廠使用的是伊士曼獲得專利的Integrex牌技術。

年初,伊士曼聘請紐約的美林銀行擔任這起交易的財務顧問。

總部位於美國堪薩斯州Wichita的PET生產商Invista公司近日也宣布有意出售旗下PET事業部及相關資產,出售原因與伊士曼類似。

伊士曼的Espeland在電話會議上說:“基本上,這部分資產帶來的業務組合極富吸引力。因為我們的南卡羅來納工廠已在規模和整合上建立起優勢,而且其先進的技術為我們提供了IntegRex加工的成本優勢。”

伊士曼還在7月29日公佈了二季度和上半年財務業績。 其二季度銷售總額較上年同期約增長30%至17億美元。 伊士曼在二季度的每股收益創下2.02美元的新高。 同季度利潤額增長一倍以上,達到1.48億美元。

伊士曼在上半年的銷售總額較2009年同期增長近40%至33億美元。 上半年利潤額將近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幾乎提高了四倍。

根據銷售額來看,包括PET在內的高性能聚合物在伊士曼的五大經營分支中的銷售額是最小的,即便其上半年銷售總額增長近21%,達到4.16億美元。 伊士曼特種塑料事業部——包括Tritan牌共聚酯 ——上半年銷售額飆升50%以上至5.19億美元。

高性能聚合物事業部公佈的上半年經營虧損達700萬美元,比2009年同期的1100萬美元虧損略有好轉。 特種塑料事業部在去年上半年虧損了1000萬美元,而今年上半年來了個大翻身,實現了4200萬美元的經營利潤。

[News] 南亞東聯中纖 Q4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2010.10.22 02:15 am

亞洲聚酯化纖業進入需求旺季,作為上游原料的乙二醇(EG)主導廠SHELL等三家大廠近日相繼宣布11月合約價大漲每公噸120美元,創下今年來最大單月漲幅13%。法人表示,國內EG廠南亞(1303)、東聯(1710)及中纖(1718)將跟進漲價,三大廠第四季獲利成長可期。


經濟日報/提供
市場分析,在EG價格持續看漲後,因應紡織業上游原料需求,聚酯棉絲業者如遠東新、新纖、南紡、東和、宏洲等,及加工絲五虎包括宜進、聯發、力麗、宏益及集盛都將接棒漲價。

亞洲三大EG領導廠SHELL等公司,其10月的合約供料價已上漲每公噸20至40美元,新價調升至900至910美元,但目前看準市場需求強勁,進一步大動作祭出新一波漲價。

市場人士指出,SABIC公司將宣布11月合約價漲至每公噸1,020美元,比本月漲了120美元;MEGlobal同樣也有相同的漲價動作;另SHELL漲幅最大,新價至1,030美元,漲價每公噸130美元。

業者並指出,在聚酯產業的加工流程中,是先將純對苯二甲酸(PTA)和EG以不同比例製成聚酯絲,再形成加工絲,該兩項均為聚酯業的主要原料。而近期PTA因上游的對二甲苯(PX)推升,率先啟動漲勢後,目前EG隨後跟進。

其次,在現貨行情方面,近日下游聚酯化纖廠對EG買氣仍無轉弱情勢,價格堅挺在每公噸960至975美元區間,合約價大漲下,預期將挹注現貨新增上漲動能。

法人表示,國內EG廠家有南亞、東聯及中纖,以目前乙烯價格每公噸1,130美元,原料耗用量約60%,再加計工繳費140至150美元,每公噸生產成本約828美元上下,以現在行情來看,每公噸賺150美元(不含運費),比9月高出約上百美元。至於對合約客戶的產品利潤更高。

尤其是南亞因上游乙烯供應商台塑化剛重新啟動一座年產70萬公噸烴烯一廠,有利其缺料壓力獲得紓解,可以重新讓停產的生產線復工。

法人預期,近期乙烯原料因台塑化工廠開爐,已稍有回軟狀況,這將能下游的EG廠利差擴大,三家廠家第四季獲利將優於上季。

【2010/10/22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2010年10月12日

[News] 中纖打進豐田千億供應鏈

自由時報 2010-10-8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經過長達三年努力,中纖(1718)擊退同業,爭取到與日本豐田通商合資1.126億美元入股台灣綠醇,雙方持股各半,打進豐田全球台幣千億元以上商機的生質PET供應鏈。

中纖今年EPS上看3.5元

扭轉過去幾年虧損窘境,中纖(1718)今年可說是本業虧轉盈、業外大進補,上半年每股EPS已達1.31元,Q3還有處分新店廠利益10.14億元將入帳,每股純益貢獻度0.9元,昨天中纖公告將以16億元出售高雄大社的乙二醇廠,每股可貢獻1.1元,法人預估,中纖全年EPS至少有3.5元水準。

中纖今年業外進補主要來自陸續處分頭份及新店閒置土地,分別在今年Q1及Q3入帳。不只這兩塊,中纖也有意活化台北及斗六的兩筆閒置土地,以中纖持有北市萬華直興段土地,當初持有成本僅3.88億元,雖未公告土地面積,但照目前市價,中纖潛在獲利可觀。

此外,今年EG行情漲多跌少,讓中纖本業轉虧為盈,Q4是聚酯化纖業需求旺季,且中國十一長假後續漲,中纖Q4本業營運看俏。

中纖董事長王貴鋒不願預估未來商機有多大,但他強調,這項合作將使中纖未來不僅掌握了原料來源及產品出海口,生質乙二醇產品毛利也會比現在的傳統乙二醇高出許多,讓中纖未來本業穩定獲利。

相較傳統乙二醇(EG)是由石化產品提煉出來,中纖這次與豐田通商合作,是引進由甘蔗所提煉的乙醇作為原料,生產出來的生質乙二醇(MEG)可說是「綠色塑膠」,對人類無害、對環境無公害,再以MEG作為生質PET原料,可運用於汽車車頂的天花板及車底等相關零件,或是衣服纖維、塑膠瓶的樹脂材料,或是生質保特瓶

LEXUS天窗將率先使用

豐田通商社長清水順三指出,目前已計畫未來LEXUS汽車的天窗,將率先使用台灣綠醇的材料,其他豐田汽田的零組件,也將優先使用此公司產品。

這次與中纖合作的豐田通商,成立於1948年,是豐田集團中唯一的綜合貿易公司,每年營收高達700億美元,雙方合作在台灣生產MEG及生質環氧乙烷(EO),無異是讓中纖打入豐田通商全球生質PET及能源產業供應鏈,未來可爭取台幣千億元以上生質能源商機

2010年8月21日

[News] 海外投資豐收 台化營收大補

2010-08-19 工商時報 【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台化(1326)去年受惠大陸廠效益發揮,年度收益貢獻逾50億元,成為僅次於台塑化(6505)的業外金雞母。今年大陸PTA、ABS需求撐腰,越南廠擺脫匯損陰霾,配合業績持穩推升,以及年底新產能加持;台化今年海外大陸、越南廠各約20%、倍增的年成長表現,增添收益大補丸。

 台化、南亞合資成立的越南興業公司營運持續加溫,今年底尼龍新產能投產,明年1月即有4,000噸產能投入運作,再添衝刺能量。

 台化因聚酯(PTA原料)及尼龍為棉花替代品,近期棉花價格高漲,帶動PTA、尼龍需求強勁而受惠;尤其,大陸汽車需求暢旺,烘托ABS、尼龍業務步步走堅。

 看好中國內需,台化加碼投資年產150萬公噸PTA廠,兩岸PTA總產能320萬公噸,穩居兩岸PTA龍頭;大陸ABS廠則擴產1倍,總產能從30萬噸拉高達45萬噸。

2010年7月26日

[News]《科技》2012年Q4大尺寸LED背光源面板滲透率可望達80%

2010-07-21 15:4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

 據DisplaySearch最新一季「LED背光源研究分析報告」中指出,估計在2012年第四季大尺寸液晶面板採LED背光源面板出貨量將超過冷陰極燈管(CCFL)背光源面板出貨量,且滲透率將高達80%。
DisplaySearch指出,LED毫無疑問成為將來液晶面板中的主流光源,主要還是特有的超薄設計、低功耗卻能呈現高畫質性能,這對顯示器材料供應商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如PMMA(俗稱壓克力)用於導光板中,白色聚酯(PET)用於反射膜,及用於LED磊晶基板的藍寶石。

然而,液晶製造商從2010年第一季以來就面臨LED背光源關鍵零組件缺貨的窘境,電視導光板的生產數量也因PMMA的缺貨而有所限制。而許多反射膜供應商的需求也在液晶面板與太陽能電池應用之間遊走。除此之外,許多LED製造商也同時面臨藍寶石基板的短缺,尤其是2吋基板。

DisplaySearch LED背光源研究總監Kevin Kwak指出,許多液晶面板製造商在他們修正LED電視面板出貨目標之前,並不想承認主要材料供應商的產能受到限制。特別是PMMA與PET短缺相當嚴重,PMMA與PET的供應商需要時間,並在有限資金底下增加他們的設備,導致產能擴張的速度相當緩慢。

要如何才能解決供應鏈中的部份角色的缺貨窘境?以LED來說,更多的LED廠商能夠被承認、改善LED背光源的設計並減少晶片數目,對缺貨的現象均會有所幫助。此外,聯合投資液晶製造商與PMMA供應商也能確保導光板材料的供貨來源。

Kevin表示,為了能成功擴展LED背光液晶電視的市場,液晶電視面板或電視製造商必須考慮產品競爭力,包含成功的採購策略、新穎的設計、有組織的商業模式以及銷售策略,因為目前LED背光源液晶電視對許多消費者而言價錢仍偏高。

2010年6月16日

PET紗產業 新台灣奇蹟 - 垃圾變黃金,PET紗供應鏈儼然成形

工商時報 A4/綜合要聞 2010/06/10
【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在節能減碳風行下,回收的寶特瓶(PET瓶)垃圾,也可變黃金; 甚至成為明(11)日登場南非世足賽9個國家代表隊穿著Nike運動服 的用料。由於台灣PET紗產業的供應鏈,已儼然成形,受惠的廠商包括與Nike往來的織布廠─弘裕企業、成衣廠的廣德集團,及富泰企業 等多家公司。

  在慈濟功德會等PET瓶資源回收站,台灣1年可回收的PET瓶數量,約在10萬噸,可做成母粒或瓶片。其中,部分的回收PET,經聚合抽紗或製成纖維,若回收品質不錯,幾乎與新料一樣,可做成長纖,運用在POLO衫等產品;反之,則做成短纖,運用在包括地毯與毛毯等產 品。

  包括中紡科技、力麗、新光合纖、南亞及宏盛環保科技等塑膠或化纖廠,將回收的PET,經聚合抽絲製成PET環保紗或纖維,再銷售給台 灣的織布廠與織帶廠,藉以擴大產品的應用面。

  為此,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已籌組PET環保纖維產業策略聯盟,主 要成員包括生產PET大廠的新光合纖、織布廠的世堡紡織、成衣貿易 商的德式馬,及慈濟旗下各地回收站等單位,期望建置完成回收PET 產業供應鏈與回收品牌,進而帶動下游成衣業與地毯業,能走環保與 節能風。

  另外,弘裕企業向中紡、南亞、新光合纖及力麗等上游原料廠,採購PET環保紗或纖維,再配合往來兩家染整廠,將其製成布種,主力 搶攻成衣及工業用布的袋箱包與家飾等領域。

  目前弘裕旗下台灣廠的PET環保布,分別交給台商織布廠的廣德集 團與桃園的富泰紡織,製成運動服等產品,再交給Nike。

  弘裕總經理葉明洲指出,去年PET環保布訂單金額不到1,500萬元,但因全球知名品牌廠商重視社會責任與推動愛護地球的措施,使得PET環保布最近接單轉強,粗估今年接單金額約5,000萬元。

  除了Nike採用PET環保紗外,另一家運動品牌大廠adidas,也開始 向台商採購PET環保素材。葉明洲指出,弘裕已將小量PET環保布,間 接交給adidas,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歐美品牌客戶採用回收PET材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