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月10日

電子廢棄物回收創造綠色商機,2013年上看百億美元

2010-01-08 11:05:00 數位時代

全球各電子大廠為了搶攻市占率,每年都推陳出新,持續推出各式全新功能的電腦、手機、數位相機等電子用品,這不但使得電子用品的淘汰週期越來越短,也產生了大量的電子廢棄物(e-waste)。根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會產生大約800萬噸的電子廢棄物,然而卻只有15%到30%的廢棄物獲得了妥善的處理與回收,其餘的則被隨意掩埋,對於環境造成嚴重傷害。

目前包括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也都開始重視電子廢棄物回收的議題,許多政府甚至透過立法,要求業者必須回收廢棄的電子用品。有些電子大廠還會使用回收材料,來製作全新的電子產品。在這樣的趨勢之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已不再僅侷限於環保議題,有關廢棄物的回收、處理、再利用,其實是隱含了龐大的「回收」商機。

儘管目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率只有15%至30%,但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Company)合夥人Bill Wiseman的預估,未來每年電子廢棄物的回收成長率將可超過20%,到了2013年時將可達到9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未來商機相當驚人。

以手機、電腦外殼與零件的重要成分――塑膠來說,就是電子業推動再生材料的重點項目之一。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副理許祥瑞就表示,像是美國環保署頒訂的「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EPEAT)指標」、日本的PC3R(Household PC recycling;Office PC recycling;PC Green Label)環保標章,都明訂了「消費後塑膠再生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Material)」的要求,也就是產品必須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塑膠材料;而瑞典的環保標章TCO Certified Edge,甚至開始要求顯示器至少應使用65%的塑膠再生料,並要求材料供應商提供相關的驗證文件。

這不但開啟了廢塑膠回收再利用的全新商機,電子大廠還可藉由塑膠材料的回收與利用,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獲利。

使用塑膠再生料,除了能有效資源再利用,還可以降低產品的碳足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顧問師張家淵就指出,依據塑膠中心在執行產品碳足跡輔導的經驗,塑膠再生料的碳足跡只有全新塑膠產品的三分之一。國際的研究資料也顯示著,如果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塑膠材料,來生產28盎司的包裝瓶,碳足跡將可減少60%,而且每生產一千個包裝瓶就可減少63.14公斤的CO2排放量。

目前塑膠中心正在國內積極推動「消費後塑膠再生料」的驗證平台和應用推廣,要幫助國內的科技廠商與原料業者拓展綠色新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